在直播行业,游戏主播算是唯一,不用靠颜值也能收获粉丝喜爱的版块了,因此很多LOL主播也几乎不露脸,仅凭技术就征服了不少观众,比如最早的人气解说小智,光靠着声音就成为最受欢迎的LOL游戏解说,而如今的LOL主播中,也依旧有很多不露脸的大主播,比如“五排自定义创始人”卡尔,在不露脸的情况下下,依旧有很高的人气。
大部分不露脸的主播,之所以不开摄像头,究其原因无非两个,第一就是确实长得不那么好看,露脸保不住就会失去很多粉丝,而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不想因为直播影响到自己的生活,毕竟露脸之后,会被很多人认出来,日常出行游玩这些都会受到影响,但最近却有一位主播,因为意外露脸,遭到了无数粉丝的嘲讽。
作为不露脸主播中的一员,张嘉文也算是靠着技术成名的,有着国服第一男枪的称号,而他的打法,也让无数LOL玩家非常厌恶,疯狂刷野不Gank,路过线上吃小兵,靠着这种以脏线为核心的打法,让自己的装备快速成型,靠个人实力来Carry队友,张嘉文的脏线打法火了之后,召唤师峡谷出现了无数“狐臭男枪”,让很多线上玩家都十分厌恶。
因为这种打法,只是自己玩得很爽,装备、等级领先确实能带队友取胜,但被脏线的玩家,其实是没有什么游戏体验的,因此狐臭男枪出现之后,挂机、谩骂、送人头都成了常有的事,不过拳头增加了补刀惩罚机制之后,这类前期刷野、脏线快速成型的玩法就逐渐消失了,加上男枪的多次削弱,峡谷毒瘤便没法再祸害其他玩家。
作为不露脸的主播,张嘉文其实也有爆出过不少照片,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白色T恤加上M型发型的一张了,还有就是背蓝书包的自拍,这个梗最近也是非常火,LOL观众对于张嘉文的印象,也就停留在瘦弱、呆板的环节,毕竟直播不开摄像头,观众也不知道长啥样,不过在最近,张嘉文却打开了摄像头露手直播。
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在前几日的直播中,张嘉文就因为摄像头滑落,暴露了自己的真面目,而且被很多手快的观众快速截屏,从图片中就可以看到,一头已经遮盖住耳朵的长发,再搭配一个高厚度的镜片和齐刘海,完完全全就是一个邋遢宅男的形象,因此直播间也是瞬间炸锅了,无数人都表示:我兄弟雀食蟀。
在打翻摄像头暴露真容之后,面对观众的嘲讽,张嘉文也是一改往日活跃的状态,变得沉默了起来,后续播了没多久,就直接下播了,看来观众的调侃,确实是对狐臭哥造成打击了,而后续张嘉文却发文甩锅,嘴硬的表示:意外露脸的不是本人,是自己的表弟,并且进行了两次的重声,嘴硬这一块,还是深得刚子的真传啊。
不过对于游戏主播而言,颜值的高低其实真不重要,又不是星秀或者是颜值主播,需要靠脸吃饭,游戏主播观众所欣赏的都是技术,或者是比较有趣的直播风格,只要技术不下滑,或者是风格不改变,观众还是会喜欢的,毕竟游戏主播,很多时候都是需要熬夜、久坐,而且长时间面对电脑,对颜值确实会有很大的影响。
结语:在如今直播行业不景气的年头,张嘉文也算是极少数保持高热度的主播了,同批开播的LOL主播,很多都已经凉凉了,而张嘉文却靠着很多梗保持着高热度,狐臭、雀食蟀这些词汇,也算是火出圈的存在,露不露脸其实真不重要,不过这一番意外的操作,倒是让张嘉文收获了不少热度,算是因祸得福了吧。
对于张嘉文,你们怎么评价呢?
欢迎留言讨论!
心脑血管300颗500元,失眠4包100元,男科25包625元,糖尿病50包1500元、高血压40包1200元......
看到这密密麻麻的清单
想必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遇到江湖骗子了
但就是有那么一部分人
不光信了这些药的疗效
还缴纳了高达6万元的加盟费
成为所谓的某区域独家代理
甚至在店面招牌上写着“民间秘方传承”
正当原告兴奋地开始为自己包治百病的药店推广时
不料开业第三天
却被所在地区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勒令停业
卫生监督意见书上赫然写着“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该店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应停止一切医疗卫生活动,待证照齐全后方可营业。”
店铺开不了了
剩下一堆包治百病的药成了废物
于是,原告一纸诉状把当初让自己加盟的“神医”及其创办的健康管理咨询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解除加盟合同、返还6万元加盟费并赔偿相关损失。
庭审中,原告出具了被告提供的各式各样瓶子罐子喷壶、简陋包装的白色纸包,上面赫然粗狂的写到可治疗的病症:抑郁、失眠、男科、支气管、糖尿病、高血压、狐臭......
原告提供的药品样品
范围涵盖了医学类的全学科
仿佛就没有治不了的病
法庭上,被告不断辩称,说自己并没有看病,自己开的是健康管理咨询公司,做的是健康咨询,针对的是中医讲求辩证、气血、经络,而且自己是有证的,有营养师、按摩师等证书,是可以做咨询的;需要开药的时候都是自己通过转咨询其他有行医资格的医生然后再开的药。
被告提供的所谓可以作健康咨询的证书
法庭当场查封
“因该批药品无厂牌、无批准文号、无注册商标等相关证明,属于三无药品,流入市场危害巨大,现法庭当场封存,待庭审结束后移交相关部门对该线索进行处理。”庭审法官对原告提供的所谓“药品”样品进行封存处理,本案择期宣判。
看着原、被告密密麻麻的聊天记录
希望少一些人上当受骗
法官说:
“三无产品”不要信
“祖传秘方”留点心
科学就医方治病
莫要赔了夫人又折兵
朋友们,假如你在大街上走着,一个人过来送你一个公仔,跟你说:“我们店在搞活动,支付宝芝麻积分能换礼品哦。”你看了看这家店——挂着大大的华为招牌,你会心动吗?
网上有多条关于“华为手机店骗局”的信息。
据说,那些挂着“华为”牌子新开的手机店,店门口有多个销售员,看到有人经过就送上小礼物,说支付宝芝麻积分能换礼品。
路人跟销售员进了店,报上手机号,销售员就会告诉对方有多少芝麻积分、可兑换什么礼品,看对方要兑换哪个。
通常查到的积分都可以换平板电脑,人们当然会选择最值钱的那个。这时销售员就说:“这要提交申请。”于是,他拿出一份表格让路人填写,需要保证2年内使用这个号码、每月使用多少流量。填好还要按个手指模,很正规的模样!
审核通过后,销售员会说:“我们要收取69元手续费。”相比那近两千块的平板电脑,一般人会觉得这几十块钱不算什么,于是爽快地付了钱。
然后,销售员说:“这是电信运营商为了锁定客户而搞的活动,有三个套餐可以选择。第一个,你当月打多少,扣多少话费,但是你每个月会接到电话,看你是否拿到平板电脑就不用这个号码了。如果你两次没有及时接到电话,就会影响到你的芝麻信用。如果你嫌麻烦,可以选择第二个,不需要接听电话。你预存3899元,可以得到4899元话费。办理成功前12个月每月返还50元话费,之后每月返还300元话费。还有第三个套餐……”
听到这,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第二个套餐,销售员还会说:“可以用支付宝分期付款,手续费由我们来承担,12个月后一次性返回支付宝。”
销售员会打印一份合同,双方签上字,盖上章。等对方刷了花呗,销售员会贴心地给平板电脑贴上膜,让对方试过机,最后加了微信,说有什么问题可以联系他。
整个过程,大多数人都不会怀疑这是个骗局。直到几个月后,发现手机不再自动充入话费;联系销售员,没有回应;到手机店去看,店已关闭,这些人才知道被骗了。其实,他们是为免费的午餐,交了昂贵的“智商税”。
“智商税”,一个网络用语,意思是因缺乏判断力、智商不够用而付出的代价。这些代价包括物质和精神方面,比如购物时花了冤枉钱,为了免费赠饮、试吃、电视剧浪费了时间,使用免费的手机端应用时泄露了个人信息。
那么,“智商税”都有哪些?有没有破解方法?如何避免缴纳“智商税”?
在《“智商税”:如何避免信息焦虑时代的智商陷阱》这本书中,我们将会找到答案。本书揭露了我们会遇到的大部分智商陷阱,并向我们传授防骗防洗脑的知识和方法,让我们为自己的心智搭起一道有效的防线,避免缴纳“智商税”。
本书的作者高德,是管理、沟通及思维培训专家。继2013年出版畅销书《洗脑术:怎样有逻辑地说服他人》之后,开始深入研究“高效提升心智防御能力”的问题,以帮助人们优化思维模式、提升心智防御能力。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书中的三个重点内容:那些年我们交过的“智商税”;破解不高明却经常见效的洗脑术和精心编织的金融骗局;构建心智防御机制,避免缴纳“智商税”。
1、那些年我们交过的“智商税”
昂贵的免费
马云在节目《赢在中国》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免费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东西。”意思是当你接受了免费的东西,可能会付出高昂的代价。就像开头的那个事例,很多人为了免费得到一个售价不到两千的平板电脑,最后赔上四千块钱。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下载免费软件时,有的会捆绑其他免费软件一起下载;在使用电脑时,屏幕会时不时弹出各种新闻、广告。虽然我们觉得很厌烦,但因为是免费的,只好忍受。
所以,免费其实是另一种方式的收费。
大多数人不想花钱,宁愿到处找免费资源。而寻找免费资源的人,常常用了几个小时才看到一个不清晰或者无字幕的剧集或电影。
为了免费,有时候我们付出了宝贵的时间,有时候则付出了一连串的隐形成本。
当我们在手机下载免费软件时,不断弹出的窗口提示你,它们要获取位置、通讯录等隐私性的权限。这个时候大多数人为了享受免费的应用,都会接受。而这意味着,便宜不是白占的,我们要拱手送上自己的隐私。
从众的代价
相信不少朋友听说过“庞氏骗局”。
1919年底,查尔斯·庞齐宣称发现了一种赚钱的好方法,又设置了巨大的诱惑——投资者把钱放在他那存放45天,就可以获得50%的利息。
1920年3月,庞齐从110个投资者那里骗了2.5万美元。他用这笔钱还清了第一批投资者的本金利息。
人们一看到有利可图,立刻开始跟风。到了7月份,投资者的数量已经增长到2万人。跟风的人并不全是底层平民,还有许多中产人士,就连一些政府官员和警察也参与其中。
然而,7月底,媒体集中对庞齐进行了一系列“黑历史”的报道,告诉公众他就是一个骗子。这些报道引起了投资人的巨大恐慌,投资者如潮水一样涌向庞齐,追讨投资款。
1920年8月,庞齐被捕。庞齐在不到一年内,靠“撒谎”卷走了两千万美元,又在短短几个月,让当时几万人血本无归。
此后,“庞齐骗局”成为金融诈骗领域的一个典型案例。
一个多世纪过去了,依然有人没有吸取教训。比如,2008年,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诈骗案被曝光,麦道夫利用庞氏骗局的手段诈骗了600亿美元。
那些骗局中的投资者,在巨大的诱惑面前,心智就开始“打盹儿”,没有独立思考,跟从大众,最后付出代价就在所难免了。
为成功学付出的代价
为什么成功学现在大行其道,很多人沉溺其中?
原因是这些内容把所谓的成功简单化了,蒙蔽了人们的心智。比如,人们看完一本关于成功学的书后,会感觉成功离自己不远了。其实成功的概率是很低的。即便我们做好了准备,具备了足够的能力,也有可能因时机不对而未能成功。
“励志大师们”很清楚,人们都渴望快速成功。成功学不外乎利用了人们这种急功近利的心理,让人们兴奋不已,为了成功而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人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困惑。而遇到能够展示一幅美好图景的“励志大师”时,人们自以为能够摆脱迷途。只不过,“励志大师”从不对自己的受众的未来负责,他们在乎的是自己的影响力和实实在在的回报。
唤起需求式洗脑
唤起需求式洗脑通常是利用人的心理针对性地引导消费。
例如,有的人有狐臭。销售除臭产品的商家,先在广告中将狐臭说得十分严重,再推出自己的产品。他们告诉消费者,只要你用了这个产品,上述烦恼将全部消失。
类似的营销就是利用人们对于某一事物的恐惧心理,夸大这一问题的后果,增加你的焦虑感,最后告诉你解决方法。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这样被商家洗脑的。
渴望则是另一种消费需求,和恐惧一样,让人产生巨大的消费动力。精明的企业,借助把购物和消费,融入停不下来的游戏方式,让我们逐步形成固定的消费习惯,最终形成一种“消费成瘾”的状态。
在“消费成瘾”的状态下,人们想要脱瘾会相当困难。这就像痛苦的戒烟者一样,不抽烟总觉得缺少了什么。
我们知道,人们对异性和同性都有吸引力的需求,自身的魅力越大,吸引力就越强。有的商业品牌就通过营造性感而独特的魅力,使得消费者认为自己拥有它,就能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实则是掉进了需求的陷阱。
2、破解不高明却经常见效的洗脑术和精心编织的金融骗局
作者发现一个问题:骗子群发的短信毫无逻辑和专业水平。比如“我是某富商的私生子,要去继承巨额遗产,需要你赞助我机票钱,回头我会分钱给你”。正常人都能看出其中的猫腻,为何骗子仍然把它一遍遍地群发出去?他们为何不编一个高明点的故事?
要知道高明的故事更有欺骗性,但恰恰是这种不高明的手段,却经常见效。
从骗子的出发点思考,就是要用这么没有逻辑的故事,先筛掉那些不够“笨”的,然后牢牢定位贪婪而又“笨”的群体,即心智毫无防护能力的人。凡是根据短信提示回电的,意味着骗子接下来的诈骗行为有极大的成功率。而正是由于无知和贪婪,这些人才会上当受骗。
今天我们看到的各种金融骗局,设计的逻辑基础都是利用人们追求金钱和想一夜暴富的心理。
我们来看看两个精心编织的金融骗局。
所谓的金融互助、数字货币、购物返本等,基本都属于金融传销。它们的共性都是新人拉旧人,许诺高回报,然后上线骗下线,构成一座金字塔。回报用户的分红都是后来者的本金。参与者要么是被高收益诱惑,天真地认为自己能发财;要么是明知骗局,却觉得自己不是最后一棒,想在泡沫破碎前带着高额的回报抽身离去。
再来看网上的一些交易陷阱。你在网上看到的很多交易所,其实都不正规。他们的业务员会诱惑你去开户,也会让专业的“老师”带着你操作,不断建议你加大资金量,直到你的钱赔光。他们的交易软件可能被后台人为操纵,要想从中赚到钱几乎不可能,你亏损的钱都被这些机构赚走了。
3、构建心智防御机制,避免缴纳“智商税”
相信没有人喜欢交“智商税”,没有人想当任人提取的”提款机“。
作者认为,我们要避免缴纳各种“智商税”,最大的防卫力量就是自己的心智。用心智防身,可以帮助我们屏蔽那些伪装的信息与充满陷阱的逻辑,这是抵御洗脑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
也许你会问:是要用心智防身,但具体怎么构建心智防御机制呢?别急,书中传授了5招最基本的反洗脑秘笈。
第一招,恢复独立的认知能力。我们必须建立独立的认知、思考、分析能力。
一方面,我们要建立“自我意见”。很多专家,无时无刻不在提出意见,请人们跟从。乍一看是对的,于是我们同意了,事后才发现自己被“消费”了。当我们学会独立思考后,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不受他人的影响。
另一方面,我们对不同的事物和声音要有批判性思考。比如我们听说别人创业赚到了很多钱,或别人建议我们去创业,我们不会赶紧去创业。我们会去思考:他创业为什么能赚大钱?他做的是什么生意?是不是人人做这种生意都能赚钱?这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我们还会去分析:创业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自己是否适合去创业?自己是否具备创业的条件……通过一系列的审慎分析和思考,我们才对信息本身和他人的意见作出判断,进而得出最为客观的答案。
第二招,提出一个好问题。新闻经常说到的那些“健康专家”、“治病大师”,实际上不是专家,也不是医生,可就是总能得手。如果老人们或他们的儿女都懂得独立思考,当时可以提出问题进行质疑和反向思考,就不会轻易上当了。
第三招,多角度和深入思考。针对一个问题,每隔一段时间回顾并且再思考一遍,看看有没有其他可以切入的角度,我们对它的认识就会逐步加深。
下一招,预测将会发生的事,决定当下要采取的行动。我们不妨按照下面的步骤来思考:
一是该“方案”如果成为现实,会发生什么事?
二是成功和失败的情节分别有什么?有没有这两种情况下应采取的措施?
三是思考该行动有没有实现的可能。
四是思考有没有必要现在就去行动。
这样4个步骤走下来,我们的头脑就会更清晰一些,做出的决定也趋于理性。
最后一招,有疑问就要正视它,寻找它产生的原因。这要求我们直面内心的真实想法,并要冷静地看清现实。
好了,总结一下今天分享的内容:首先盘点了各种“智商税”;接着,破解了不高明却经常见效的洗脑术和精心编织的金融骗局;最后,分享了5招最基本的反洗脑秘笈。
人们常常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可是,当“一顿免费的午餐”放在面前时,大多数人还是会欣然接受。而往往我们要为此付出代价,天上掉下来的不是馅饼,而可能是陷阱。
有一句是这样说的:“每一个成功的骗子,至少洞悉了人性某一方面的弱点;每一个上当受骗的人,最终都是败于自己的贪婪。”书上说,如果你不贪婪,那么99%的骗术都对你无效。所以,从现在起,我们要警惕那些“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去除赌徒心态,把贪婪锁进笼子。
智商陷阱无处不在,我们也不可能在购物时绝对理性,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有意识地去构建自己的心智防御机制,努力去除贪婪的心态,尽量避免缴纳“智商税”。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给你带来启发,你不妨翻开这本书认真地看看,相信一定能收获更多。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