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尼姑有狐臭(尼姑有没有头发?)

时间:2024-03-16 09:17:09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民间故事:丑男想娶普通女子偏娶了三位妻子都是美女

古代,一富二代先后娶了两位美艳绝伦的女子为妻,这两妻子却都在同房之后当了尼姑。于是,富二代一心想要娶个普通蠢笨的女子作为第三个老婆。谁知,这三老婆才貌双全不说,还说服了他两前妻,争先恐后地为他生下孩子。

明朝,荆州府阙家世代诚信经商,到明朝嘉靖年间已经是当地首富了。阙里侯是阙家现任家主的独苗。

然而,这阙里侯有财命却没才命。虽然生在富贵之家,这阙里侯长得是一言难尽:四肢有残,五官不正,脸色还有个大胎记。因此有个外号叫做“阙不全”。

而且这阙里侯斗大的字不认识多少,生在富商家庭,字不怎么会写,账目也算得不是很清楚。

话说这阙里侯长得丑,又不懂文墨。应该很难找到对象了,偏偏他娶了个绝世佳人。

那是阙家主在世的时候,为儿子定下的亲事。媳妇是同城邹长史的庶女。

这邹小姐长得眉清目秀不说,难得的是从小就聪明伶俐,对于书本可谓是无师自通。

随着阙里侯渐渐长大,他不全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亮。邹长史对这门亲事便不满意了。

然而两家亲事是自小定下的,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他也不能反悔。

等到阙里侯上门迎亲,他还是把女儿嫁了出去。

成亲当天晚上,阙里侯害怕妻子见到自己丑陋的容貌,便在盖头没揭开之前便把灯熄灭了。

随后,夫妻之事顺其自然。然而,事后,邹小姐却在床上闻到一股难闻的气味,邹小姐以为是臭虫,却不知道这阙里侯外貌丑陋不说,还有狐臭,脚臭,口臭。

邹小姐看得书多,思考之后便知道是什么情况了。心中对丈夫已有不满,但仍然阙里侯长相俊朗能够填补这些不足。

然而,早上起床一看,邹小姐吓得浑身发冷。只以为自己撞鬼了,不由放声大哭。

哭声把阙里侯惊醒,他以为妻子是思念父母,便伸出自己粗黑的手臂搭在妻子肩上安慰。却不想妻子哭得更厉害了,直到阙里侯穿好衣服离开房间才止住哭声。

等阙里侯再走进房间,她又是嗷嗷大哭。之后,虽然还是同床共枕,邹小姐对阙里侯却越来越厌恶。

又过了十天半月,邹小姐对于阙家已经熟悉,直到阙里侯还有一间书房。她便让人雕了一尊观音法相,请到了书房。

等到成婚一个月,她便对丈夫说道:“我做女儿时,一心皈依三宝。只是因为许配给你为妻,不好出家。现在我已经和你做了一个月的夫妻了,偿还了我们这一段夫妻姻缘。现在求你把书房给我,我在家出家。

以后,你要另外娶妻生子,我都没有意见。只求你让我安静地在静室打坐参禅。“

说完,不等阙里侯反应便直接到书房去了。

阙里侯一开始还由着她,后来发现不管自己一直是热脸贴着冷屁股,他便知道妻子邹氏出家是假,嫌弃自己是真。

于是,阙里侯立志一定要娶个比邹氏漂亮的人来当自己的妻子。并且以此刺激邹氏让她后悔。

但是他知道自己的长相实在难以入人眼。找来媒婆搭线,为他寻找貌美女子。

刚好有个何运判,因为办事出了差错,被官府问责。他有个女儿貌若天仙。为了帮助父亲摆脱官司,何小姐急需要大笔银两。

阙里侯相中何小姐美貌,但是何小姐则需要见过男方再做决定。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便找来个长相俊俏代替自己前去相亲,自己跟随在朋友身边。

一丑一美相比,何小姐满意相亲之人,自己又急需要钱为父亲打点,当天两人便拜堂成亲了。

到了新房,揭开盖头,看到阙里侯那一言难尽的长相,何小姐才知道自己被骗了,不由得流下泪来。

而阙里侯心想:自己之前娶的邹氏就因为自己对她太纵容了。惯得她不知道天高地厚。于是对待何小姐他便强硬了起来。

何小姐无奈,只能同阙里侯喝了合欢酒,趁着酒醉又办了夫妻之事。

等到第二天,何小姐问丫鬟:”听说老爷之前娶了邹小姐为妻,怎么不见人。“

丫鬟说:“先夫人成亲一个月便自己去书房看经念佛了。”

何小姐稍微一想便知道是什么原因了。

到了晚上,何小姐故意对阙里侯说要去拜见先夫人。

话说这何小姐和邹小姐各有优点。邹小姐有才华,容貌却不如何小姐,何小姐有容貌,才华却不及邹小姐。

这阙里侯本娶何小姐本就想通过她去刺激邹氏,让邹氏后悔,听到何小姐这样问,他便说到:“等到明天,我带你去见她。“

到了第2天,阙里侯果然带着何小姐往书房走去,不料,何小姐一见邹小姐却不顾阙里侯在场,直接拜起师傅来了。

阙里侯上前想要把何小姐拉走,何小姐却破口大骂道:“就你这样的还想娶我为妻,你也不照照镜子。”

阙里侯气得浑身颤抖,抬起手想要打她,却终是下不了手。回头,还是交代丫鬟好生招待两个妻子。

被两个女人这样折腾,阙里侯也想明白自己这副尊容,能娶到老婆就不错了,就不要有那么高的要求了。

阙家到他只剩自己,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会他只想找个女人能给自己传宗接代就可以了,哪怕丑点,蠢点都无所谓。

于是,他再次找来媒婆帮自己寻找合适的女子。

恰好,袁进士有两个小妾,一个才貌双全,姓吴。一位性子刚烈,长相端庄,姓周。两人都不被大娘子所喜,大娘子便想趁着袁进士上京选官打发了出去。

阙里侯被家中那两个长得漂亮的妻子折腾够呛,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长相端庄的周氏。

不成想,他愿意,周氏不愿意。在知道自己被夫人卖给阙里侯之后,当天晚上便上吊自尽了。

而吴氏,原本被一个秀才看中,然而秀才临时又反悔了。这周氏死了,袁进士的夫人便同媒婆商量让吴氏代替周氏嫁给阙里侯。

成婚的时候,揭开盖头,阙里侯见到自己娶来的又是一位美貌的女子,不由心中哀叹自己的运气。

吴氏嫁给阙里侯,看到他那副样子,心中当然也是不愿意的。于是他对阙里侯说:“我和周氏不被大娘子所容,她便趁着老爷不在家发卖了我们。我们本准备以死反抗,如今周氏已经自尽。媒婆劝我到你家再上吊,也省的到时候被夫人扔去乱葬岗连裹尸的都没有。

他这回选官回来如果知道我死在你家,不知道会怎么报复你。我看,你不如先安排个房子让我住着。等到我们老爷回来,我自会同他说明情况。”

阙里侯听后,也担心袁进士报复,便把吴氏安排在书房同邹氏何氏作伴。

三人一见如故,很快便结为姐妹。许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吴氏还承诺等袁进士回家之后便想法子把这两人也弄到袁进士身边,远离阙里侯。

没多久,袁进士回家。阙里侯亲自把吴氏送回袁家。谁知道袁进士却对阙里侯说:“你既然已经娶了她,她便是你的妻子了。”

又对吴氏说:“你也不用说你对我有多么忠贞,你对阙里侯说那么多不过是看他长得丑陋。如果他长相俊美,只怕你早就乐呵呵的嫁了。就算我拿钱叫你回来我身边你估计也是不愿意的。“

随后,袁进士又对吴氏说道:“自古红颜薄命。你长得这般美丽,配上这样的丈夫也只能说是你的命。你如果安分守己,好好帮助丈夫打理家中事情,生儿育女,你以后的人生也许会过得幸福顺畅。

但是你如果还哭哭闹闹,不肯安生。也不过是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加难过罢了。

吴氏知道自己的心事被戳破,无法反驳,又听到这一番红颜薄命的话,只得跟着阙里侯回去了。

阙里侯听到袁进士这样说,知道他不会报复自己,也就把吴氏带回家去了。

吴氏到了阙家,想着袁进士的话,便真的认命了。当晚两人便圆房了。

阙里侯害怕吴氏又跟之前两人一样圆房之后便推脱要拜佛求经,于是命人把书房门给锁了。

吴氏闻着阙里侯身上的味道,心中不甘。心想:这阙里侯娶了三个,那两个都逃脱了,只有我在这受煎熬。我定要想办法让她们两个一起来分担一点臭气。

于是,她便对阙里侯说道:“我现在是你的人了,你是我的夫君,我自然万事以你为主。那邹小姐,何小姐也是你明媒正娶的妻子,没道理我一个人陪着你。你等着,我帮你把那两个也叫出来,我们三人一起服侍你,让你好好享受。”

阙里侯却不信,道:“我有你就够了,你也不用做这些,我也不信你说的这个了。我已经被之前那俩个折腾够了。“

吴氏道:“老实说,我也有我的心思。你这身上的气味实在难闻。有她们两个一起服侍你,我一个月下来总是有休息的时间。

不过在我说服她们之前,你要准备好六张床,三个香炉。说服她们之后,我们约定,一人房间里面一晚上。除了夫妻之事的时候,其他时间都分床睡。“

阙里侯听到吴氏说这话,知道她不会逃跑,而是真心想把自己那两个妻子劝回身边。于是欣然应允了她的要求。

到了次日,早早地把书房门打开,又让吴氏到书房做说客。

再说邹氏和何氏,才知道吴氏跟着阙里侯回了家,两人圆房了。她们便懊悔起来,心想自己都比不上吴氏,人家吴氏才貌双全都能同阙里侯过日子,自己这有才无貌,有貌无才的人却还矫情。

吴氏上门都不需要费什么口舌,她们便跟着出了书房。

之后,三人一同服侍阙里侯,就同约定的那样一人一个晚上。后来,各生了一个儿子,儿子们也都各个有出息。

阙里侯因为貌丑,虽然有三个貌美如花的媳妇,却不沉迷男女之事,因此身体一直很好,活到90岁。#民间故事#

揭秘古代四大美女各有缺陷,杨贵妃竟有狐臭,真是难以忍受

导语:我国古代拥有四大美女,这四大美女的名字,相信大家都非常清楚,古代有两个成语分别叫沉鱼落雁与闭月羞花,这两个成语就是来用来形容这四大美女的容貌的,但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四大美女也是各有各的缺陷,今天我就来为大家讲一讲她们的缺陷。

沉鱼西施

西施并非是她的本名,西施的真正名字叫施夷光,她是春秋末年,越国一个村落的女子,出生于越国绍兴苎萝村,苎萝村是两个村子,一个是苎萝东村,一个是苎萝西村,因她本人居住在西村,所以被人们称为西施。

她自小跟随母亲住于浣沙江边,因倾国倾城之容,被越王勾践和范蠡选中,教以歌舞礼仪后,献于吴王夫差,以惑其心,最终夫差沉迷西施美色,被越王勾践灭国。

西施长的天姿国色,但她从小家境贫寒,因此与母亲河中浣沙,其美丽的身影映于清澈的河水里,河中的鱼看见了西施水中的影像后,竟然忘记了在水行游行,不由得鱼身沉入河底之中,因此,“沉鱼”就成了形容西施美貌的代名词。

西施虽然是春秋时期的绝世美女,但她有所缺陷,成了美中不足的地方,西施从小家贫,因此没有裹足,使玉足任其生长,古代以三寸金莲(三寸小脚)为美,因西施脚很大,自觉羞愧的她,经常要穿一些长裙子,用来掩饰自己的缺陷。

落雁昭君

王昭君并非其真名,她的真名叫王嫱,字昭君,是西汉时期的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昌县)人士,她也出生于一个贫民之家

王昭君入宫之时,宫中有位画师,这位画师的名字叫毛延寿,因为爱财,他向王昭君索要贿赂,昭君不愿贿赂他,这引起毛延寿的强烈不满,出于报复,他将王昭君画得非常难看,汉元帝选妃有一习惯,先看画后看人,王昭君因此没有被召见,成为了一名宫女。

数年后,南匈奴首领呼韩单于入京朝贡,并请求做汉朝女婿,汉元帝令人在宫女中选一容貌好的,赐其成婚。

王昭君因倾国倾城被选中,临行时,汉元帝召见王昭君,相见时却被王昭君的美貌深深吸引,认为整个后宫佳丽都无人能及,但在匈奴面前又不能失信,只好放行。

王昭君走后,汉元帝大怒,将骗他的画师毛延寿处以极刑

昭君出塞时,心中感到无比悲凉,到了边境之时,她因告别故土,因此弹奏了一曲《琵琶怨》,琴声如天籁之音,高飞的大雁沉迷其中竟然忘记飞行,因此从天上掉到了地上,因此,“落雁”就成了王昭君的代名词。

王昭君虽美,但她也有缺陷,那就是肩膀不齐,因此,她时常穿些宽肩的衣物进行掩饰。

闭月貂蝉

貂蝉,名叫任昌红(生卒年不详),从小被司徒王允收养,汉朝末年董卓祸乱朝廷,为了除贼,王司徒利用貂蝉美貌使了美人计,导致吕布与董卓反目,利用吕布除去了国贼董卓。

貂蝉本是王允府上歌妓,因太过美丽,被王允收为义女,时值中秋节,义父王司徒与女儿貂蝉在后花园一起吃饭赏月,忽然见到一块云彩挡住了明月。王允看到此景后,逢人便笑着说,自家的女儿比天上的明月还要美丽,月亮与我女儿比美自觉羞,因此躲在了云彩后面,经过人们口口相传,“闭月”就成了貂蝉的代名词。

貂蝉虽美,却有一个让人不易察觉的缺陷,那就是耳朵太小,与容貌比起来不太相衬,为了掩饰缺陷,貂蝉会戴一些大耳环,以此来修饰自己的缺陷。

羞花玉环

杨玉环,生于719年,号太真,杨贵妃本是唐玄宗的儿媳妇,自从见到杨玉环后,便迷恋上了杨玉环,结果为了得到杨玉环,唐玄宗命其出家。

杨玉环本来好好做着王妃,享受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没想到竟然一下子变成了尼姑,这令她无法接受。

她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么得罪唐玄宗了,直到在尼姑庵中过了几年清贫的生活后,唐玄宗李隆基下旨才下令,让杨玉环还俗,并且还封她为贵妃,自此君王不早朝,安史之乱由此而来,唐朝也因杨玉环的出现,正式进入了衰败。

传说杨贵妃与唐玄宗后花园赏花,玉手抚摸花儿时,花儿立即收缩,这件事被众人看到后,都说杨贵妃与花儿比美,竟令花儿都害羞的收缩起来,从此之后,“羞花”就成了形容杨贵妃的代名词。

杨贵妃虽美,但身体却有一巨大缺陷,相传杨贵妃身有狐臭,为了遮掩,她时刻佩戴香囊,每日还要洗澡三次来减轻气味,这个缺陷无疑是最为严重的。

结语:杨玉环的缺陷只是野史上的记载,正史上对此没有过描写,我猜测应该是文人们恨杨玉环,所以糟践她的,若是她真有狐臭,怕是不会得到唐玄宗的痴迷吧

资料文献

《庄子·齐物论》、《新唐书·本纪第五》、《三国演义》、《资治通鉴》

读走西藏·林芝| 巴嘎山的风景 本日山的传说 色季拉的云雾 极为诱人

⊙杨辉麟

林芝:朝拜巴嘎山

第二天,我们驱车向工布江达县(kong-po-rgya-mdaˊrdzong)的娘蒲乡进发。沿路林深谷幽高山耸峻,连绵逶迤,山巅白雪覆盖,林中飞鸟啭鸣,满地都是野生植物松茸、蕨菜、核桃、药材……

在娘蒲乡弃车骑马,三个小时后便到了巴嘎寺。只见一排排经筒金光闪闪,一条条经幡随风招展,一群群身穿袈裟的僧人,手摇转经筒口中念念有词,好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

由于有生人来访,偶尔从寺院深处传来几声狗叫,向古寺探幽者发出警告,也给这幽雅寂静的古寺平添了几分生气。

这里海拔5000多米。巴嘎寺原系拉萨甘丹寺管辖,传说寺内有两座灵塔,其中一座灵塔内存放有檀香木棺木,内放有甘丹第一代活佛宗喀巴(tsong-kha-pa)的帽、衣、鞋、袜……

据住持喇嘛多吉仁僧介绍,巴嘎寺大约建于五世达赖喇嘛时期,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内供有大小菩萨1000多尊,经堂3座,僧侣40多人,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毁,1983年重建,现有喇嘛4人。寺院虽然山高路险,但见朝佛之人络绎不绝,甚是兴旺。

巴嘎寺后的巴嘎神山在工布地区声名颇响,山形似多吉帕姆女神。寺左侧半山腰处的“多吉帕姆肚脐洞”更是灵性不凡,被誉为“神洞”,吸引着万千信徒来此朝拜。

我们一行人像壁虎一样手脚并用,跨过天桥来到肚脐洞。因神洞位置处于岩石凸面,故有“多吉帕姆肚脐眼”之说。只见洞口有两座嘛呢堆,上面摆满了信徒从各地带来的刻有六字真言的牛头羊角,经幡迎风作响,充满了神圣的气息。

洞口石壁上有一清晰可见的足迹,据说那是莲花生大师用来压制巨蝎的法石。

洞内一片漆黑,借着微弱的手电筒光,多吉仁增喇嘛不断指给我们看仿佛人身构造形状的石块,什么心、肝、脉、血管……可我什么也看不清什么形状也看不出。

洞内一侧悬挂一条铁链,我们攀链而过,路到了尽头,洞仍向上方延伸着。

喇嘛告诉我们,现在这里是咽喉。只见洞顶部有一个“天窗”,阳光折射到洞内,可听到水声风声……

洞壁呈圆形,壁面光滑,绘有圣兽、佛像等图案,还有一些无人能读懂的文字书写其上。

从构造上看,肚脐洞实际是一个大洞套小洞,小洞中又有大洞的溶洞。洞的下方为“多吉帕姆嘴巴”。

在多吉帕姆肚脐洞下面有两泉甚是奇特。一泉为“多吉帕姆撒尿泉”,一听名字就够神秘。在岩壁凹处呈线形水洞,泉涌不息,洞的周围附生苔藓植物厚达数公分,形状似女性阴部,俗称“多吉帕姆撒尿泉”。

泉水微温,洗手后甚滑。泉处岩石微白,左侧岩壁上经纹密布,条理清晰,酷似藏经书。

另一泉叫“间歇喷泉”。在多吉帕姆撒尿泉之下30米处有一石洞,飞泉喷出数米之远,昼夜喷歇6次,四季不枯不冻,喷歇时间每4小时一次,很有规律,故名“间歇喷泉”。

据多吉仁增喇嘛介绍,此泉又叫“巴嘎神泉”。因在喷泉之前,总有一只雄鹰飞出,在此上空盘旋数圈后,泉水哗然而出;歇泉之时,神鹰再次飞入洞中,久而复始,故名“神鹰”。在泉池下方设有水力转经台3座。

在巴嘎寺下面的山坡上,便是巴嘎天葬台。天葬台四周有飘动的经幡。山崖上停着无数只秃鹰。我们走近时,鹰群轰然腾飞,在空中盘旋。

多吉仁增喇嘛指着地上一个血红的头骨说:“这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今天早上刚天葬完。”地上有死者的衣袍,一块巨大的岩石是天葬师切割尸身的地方。腥气浓重,气氛阴森。

在岩石的石缝中还残留着许多红色的骨肉渣,草地上四处散落着肉渣骨头块,还有飞鹰的羽翎。怪不得刚才守候在天葬台山崖的鹰群如此之多。

多吉仁增喇嘛告诉我们,天葬师分尸喂鹰时,亲人相伴在旁没有悲声。在巴嘎人看来,死是现实世间一种生命的结束,而死身喂鹰则是做了最后一件善事,灵魂被神鹰携带上天,这时的死又以一种新的方式得到再生。轮回即是如此,或做贵人贱人或做牛马猪狗……

巴嘎山具有神性的地方太多了。多吉仁增喇嘛告诉我们,距寺院40公里有三个大小不等的湖泊,面积为100亩、50亩、3亩,湖面颜色显蓝、青、白三色,故称“姐妹湖”。据说,其湖面可见“海市蜃楼”……

晚上,我们住宿巴嘎寺。

次日,我们来到了距寺院24公里的加兴沟。加兴沟以“水帘洞瀑布”闻名遐迩。瀑布高25米,洞内幽深曲折,洞外古藤垂吊,洞上苔藓披挂,洞窗上挂着三条洁白的水帘。

那大小不等的三条“哈达”像一朵朵娇小玲珑的玉色牡丹点缀在林间,如花,比花更娇妍;似玉,比玉更晶莹;像丝,比丝更柔软;若银,比银更璀璨。

更可观的是那瀑布与奇花异草相伴和山果松柏相依,远远望去,仿佛仙女们织就的一幅耀眼夺目的锦缎,使人坠入富有神奇色彩的梦境之中。

据陪同我们的娘蒲乡文书介绍,每当日薄西山,水帘洞瀑布彩虹缭绕云蒸霞蔚,巴嘎山上绯红一片迷离变幻,这便是著名的“水帘洞瀑布观日落”,这种天然奇观,恐怕在别处是见不到的。此外,这里还有一个间歇泉。据说,每年藏历五月十五日出水,间歇时间不固定……

之后,我们又到了距娘蒲乡8公里的布如沟。布如沟有一个温泉群,景色神奇迷人。上泉叫“尼姑泉”,海拔4200米,泉水翻冒于石台之上,顺上台流下台,层层相叠,热气腾腾雾气缭绕;下层台面平展有沿,有蓄水为盆之妙用,据说常有尼姑在此担水饮用或沐浴净身。

中泉叫“喇嘛泉”,一口大于床形的长方形泉池,能容两个人沐浴,泉水清澈见底,水深2尺,堪称天然盆浴池;池外侧有一块片状巨石作屏,屏口可供沐浴人进出,真是妙趣横生,据说常有喇嘛在此沐浴。

下泉叫“布如泉”,泉水从岩石中渗出,岩壁部凹凸不平;其中有一碗大洞口,口边生着一树四季常绿,洞口常年白雾缭绕,此洞与布如泉相通,附耳侧听叮咚之声不绝,故名“听泉洞”。此泉为巴嘎人沐浴池,常有群众来此沐浴治病,难怪巴嘎地方的姑娘美,面如三月的桃花红白细嫩,健康丰腴,是清甜、温暖的布如泉水滋养了她们……

朝拜巴嘎山后,我们继续沿尼洋河东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巴嘎山的自然风景,圣寺圣物,是今后开发巴嘎山旅游的根本要素,如果旅游宣传、交通住宿、接待服务以及修建朝拜路等条件一旦成熟,巴嘎山必定成为有利于西藏经济建设的一块宝地是毋庸质疑的。

林芝:本日山探秘

【闲话本日山】本日山(dpon-ri)是西藏本教的山,是本教徒的圣地之一。传说本日是本教先师辛饶·米沃且(gshen-rab.mi-po-che)修行、成道之地。工布人相信辛饶·米沃且是和释迦牟尼佛同样神圣的先知。

西藏和平解放以前,环山建有本教寺院7座,即达孜寺、衮钦寺、滚巴颠巴寺、嘉黎寺、达绰索寺、宗琼丹寺和羊滚寺。据说在此环山建寺,是把这里作为本教圣地。传说中的辛饶·米沃且先师威力无比,曾征服了妖魔鬼怪,是工布人敬奉的主神之一。

每逢藏历四月的“萨嘎达瓦”(sa-ga-zla-ba)时,几乎家家户户的人都要去转本日山。藏历八月二十一至二十二日,工布地区的本教徒和农牧民,要到本日山转经两天。

每逢藏历马年,从西藏安多、嘉黎,康区、后藏和阿里等地来的教徒和农牧民,要在八月份群集摩崖碑前举行“招福敬神”盛会,并围绕环山7座本教寺院举行“马年大转经”。

摩崖碑在尼洋河下游、林芝境内的本日山北麓崖石面上。在摩崖碑两侧乱石堆中有一块赭色的巨石名叫“甲琼”(大鹏),是转经时顶礼膜拜的圣石,大转经即由此处出发,再转回这里。转一周本日山约70里路程,步行需一天一夜,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

而逢节日转山的人却从早到晚络绎不绝。人们认为转经的次数越多越好,有的老人竟能在一个月里转山十多圈。

本教信徒说“转1圈可洗净一生的罪孽;转11圈可避免下地狱;转101圈便可成佛升天……”转山圈数只能是单数,否则就会被视为“忤逆之徒”。

佛教转山、转经是顺时针方向,而工布人转本日山是逆时针方向,人们手里的嘛呢轮也是逆时针转动。这是佛教与本教的一大区别。

相传远古时,有两个大喇嘛(一名佛教徒,一名本教徒)各带一名弟子,分别从不同的地方转山7天后,按逆时针方向转山的本教喇嘛和弟子回到了原地,而按顺时针方向转山的佛教喇嘛和弟子却葬身于雪谷。因此,后人确信:转本日山只能按逆时针方向进行。

【吐蕃工布摩崖碑】摩崖碑位于林芝巴宜区广久乡达域龙增村西南300米处,坐北朝南,面临雅鲁藏布江。摩崖碑正前方数十米处有一青石称“嘉萨”(汉妃),背负本日山主峰,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据藏族史籍记载,吐蕃工布摩崖碑为吐蕃王朝时期的古藏文碑刻,碑文所述为吐蕃赞普墀德松赞与其属部首领工布莽布支会盟的誓文,立于公元八世纪末。碑文中申述了吐蕃赞普与工布首领之间,经分领属,叙出同源。

始祖聂赤赞普为“吉祥六上帝之子”,于神人未分之世,入主人间,这与敦煌古藏文手卷所记相同,说明吐蕃王室源于地方土著。此后,下传至止贡赞普之二子,一支为吐蕃赞普祖先,另一支为工布首领祖先,这与后世史籍所载则是完全一致的。工布莽布支是吐蕃王室的近亲。

在摩崖碑中,突出地体现了“工布莽布支”(“工布”即工布地区,为现在的工布江达、林芝、米林县,“莽布支”,意为“诸候”)对工布地方的统治权力,肯定了他对奴隶、农田、牧场的绝对占有,以及充分尊重信仰崇奉的神祗仪轨,这又反映出本教势力在吐蕃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所保留的实力地位。

墀松德赞执政期间,文治武功卓著,他兴建桑耶寺,首次剃度蕃僧,起用僧人掌权;西征大食(stag-gzigs,原波斯部族),东讨南诏(vjang-yul,古国名),北抵河陇(古地区名),一度攻陷唐京长安。

传至墀德松赞,继承其父业,并曾下诏厘定文字,统一译例……迄今传世的古藏文经卷、题记、金石铭刻……都以这一时期最为丰富。

摩崖碑,完整地反映和表述了当时的吐蕃社会在经济上对奴隶、农田、牧场的占有权益和上交贡赋差税的承担义务,在政治上续证前盟和确定承嗣,在文化上保留了本教信仰的传统仪轨……据说这为剖析吐蕃王朝的历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重要资料。

【达域龙增村的传说】摩崖碑正前方数十米处,有一块青石台称“嘉萨”,意为“汉妃”。达域龙增村,群众又称“汉妃姐姐之家”。

“汉妃”,通常是指文成公主,也有说是金城公主的。在达域龙增村采访,我听到许许多多有关“汉妃”的古老传说和民歌,这些传说和民歌反映了唐蕃联姻和本教发展对于当地的影响。

关于文成公主的民歌传说:

汉妃公主来到域龙滞留已过三年,

她带来的“黑白五谷”播种已过三年,

三年过后才拜识赞普的御貌真颜,

三年过后才消受公主的温柔蜜甜。

传说唐朝文成公主和蕃,来到达域龙增村之后,住下来等候松赞干布来此迎亲。文成公主派伦布噶瓦往接松赞干布,赞普问及公主容貌,噶瓦对公主不满,遂进谗言说公主有狐臭,赞普大生疑惑。

抵达域龙增村后,噶瓦又使人暗告公主,说松赞干布塌鼻面貌丑陋。在迎亲大典上,松赞干布用袍袖掩鼻以避公主腋气,而公主竟确信赞普捂鼻子确是塌鼻丑貌,于是痛哭不前未成大礼。

松赞干布走后,文成公主遂留在达域龙增村。公主教给蕃民引水灌溉,改撒播为条播,并把带来的青稞、豌豆、荞麦、小麦、油菜籽等“黑白五谷”在当地播种。她却每日临江理妆,望着东去的波涛寄托思乡之情。

这样过了三年,噶瓦因罪获遣,才揭穿了他的谎言,松赞干布再次到达域龙增村迎亲,人们载歌载舞,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同行抵达拉萨,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据说摩崖碑前那块高高的青石台,就是当年文成公主的梳妆台。

关于金城公主的民歌传说:

汉妃公主行至达域龙增歇息,

丑陋的乌鸦向她讲说了谎言诓语,

公主停留下来度过了哀痛的三年,

神鸟大鹏这才飞来叙述了真情实事:

“公主请往拉萨再莫要愁苦伤悲,

你去了可以见到赞普健康的御体;

公主请往拉萨再莫要停留在此地,

人们将赶着百匹骏马前来欢迎你,

人们将献上百条哈达前来迎接你,

载歌载舞的百伎美女也会前来迎接你,

我已经赐福给你吉祥如意。”

汉妃公主登上了宝座松石椅,

簇拥着她的是幸福圆满的五彩大旗。

传说金城公主和蕃,来到达域龙增村住下等候赞普墀德祖赞迎亲。一天,一只丑陋的乌鸦飞到金城公主住地,蓦见公主风采美丽,便欺骗公主说:“墀德祖赞已经身死,不能前来迎亲。”公主轻信了乌鸦的谎言,痛哭绝望,遂留在达域龙增村。

公主为了纪念赞普,用大石板搭起一间小窝棚,咬破手指在崖石上写下怀念赞普的血书。三年过去了,一天,神鸟大鹏偶然飞临这里,惊讶地发现了美丽的公主,忙向公主施礼,公主向神鸟讲述了三年前的故事,才知是被乌鸦蒙骗。

于是,神鸟迅速飞到拉萨禀告了墀德祖赞,赞普立即赶到达域龙增村迎亲。赞普请公主登上了绿松石宝座,100名男子骑着骏马护驾,100名女子手捧哈达载歌载舞,五彩旗簇拥着公主:红色彩旗象征太阳,黄色彩旗象征大地,蓝色彩旗象征天空,绿色彩旗象征海水,白色彩旗象征白云。

墀德祖赞和金城公主回到拉萨,结成了幸福美满的姻缘……

传说摩崖碑前的石棚,就是金城公主搭的小屋;摩崖碑上的字迹,就是金城公主写的血书;摩崖碑西侧的那块赭色巨石,就是神鸟大鹏飞来致礼金城公主的地方。

林芝:色季拉山的云雾

无疑,林芝色季拉山的云雾是十分耐读的。

那是我们前往波密县的途中。起初,薄云淡雾,明丽淡雅,对面山上,那一片片的白云犹如藏家木楼那缕缕炊烟,也恰似少女那洁白的面纱,有的像凶猛的狮子有的像温顺的熊猫也有的像可爱的羊羔……

一会儿飘落下来一会儿又飞向高空,那令人神奇莫测的样子就像有意在和我们捉迷藏似的。

急驰的吉普车越过原林芝县城便是另一番景致。天上,一垒垒浓厚的云团盖满天空,似连环似排浪,层层叠叠浩浩荡荡,沉甸甸地压向我们的头顶……渐渐地,云絮浓缩,蓝天上留着几道别致的云带。

眼前,一道苍苍莽莽的雪峰耸立,让人遐思无限:山,一峰连一峰;岭,一环扣一环;云,一朵挨一朵;雪,一山白一山……

车窗外,牦牛羊群涌进云间星星点点,拖拉机牵着云团雄风烈烈,运输车拽着群山气度非凡。瞬间,我觉得山活了峰动了:那逶迤连绵的雪山,分明是银浪拍天,啸声撼地的浪峰排山倒海奔腾不息!

吉普车摇晃着颠簸着跳跃着继续前行。瞬间,色季拉山的云雾掩没了雪山、绿树、村寨……好像谁故意把帐幔扯下来,叫你捉摸不透这雪山绿水间蕴藏的无穷神秘。

乳白色的云雾满山乱窜、浮游、徘徊,浑浑然浩浩然,倏然间变成了一个渺无边际的朦胧世界。

车在山间盘旋,路沿山势蜿蜒。苍翠的林海笼罩着轻柔的白纱,偶尔一两声杜鹃闷重悠远的啼叫,偶尔一泓泉溪汩汩地下泻,寂寞地弹着单调的绿弦,隐隐地隆隆作响,似有仙人作法,远远听来像是有大雨倾盆一般。

如果说,溪流“哗哗”声有如“小弦切切如私语”,那么,远雾罩松涛的“隆隆”声真是“大弦嘈嘈如急雨”了。

透过车窗望去,只见在白云紫雾缭绕的山峦之上,由众山拱卫着的色季拉峰高耸千仞,忽隐忽现气象万千。当它隐去时影影绰绰,可见峰巅轮廓。此刻,它与我们的距离似乎一下子变得极近,简直要碰鼻子了!

就好像神话里的魔山那样其高大壮阔无可比拟,似乎是不着边际又似乎要压顶而倾!当它在浓浓淡淡奔涌不息的雾霭中现出真面目时,却又倏然之间与我们拉开了距离,变得那么遥远可望而不可即,几乎就要随了云雾腾空而去!

色季拉山的云雾著称于世,不仅因为它四季常有扑朔迷离,更由于它形态万千瞬息万变。云雾起时,那蓝天、绿树、雪峰……全都朦朦胧胧半遮半露,犹如画家信手涂抹出的斑斑色块又像梦境中随意组合的点点断片,奇峰秀岭一时变得虚无飘渺若有若无。而云雾散后,天高气爽阳光明媚,群峰傲然挺立。

身处色季拉山口,更可见天际间横着一线苍茫小色,那便是尼洋河了。

色季拉山的云雾四时常有。正是夏日,我们已为它的多姿色彩所折服。若是在“人间芬菲四月尽,山李桃花始盛开”的时候,云雾更为壮观。那时,云掩雾锁的色季拉山又该有怎样的神韵呀!

【作者简介】杨辉麟,藏族名玛米多杰(ma-mi-rdo-rje),1952年生,重庆铜梁人。1969年12月入伍,1970年3月进藏,197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12月退役。西藏作家,文化领域创作者,已出版《西藏东南角》等书17部。

读西藏风情│走西藏风景│关注@读走西藏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