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阿拉伯治疗狐臭(阿拉伯治疗狐臭的药膏)

时间:2024-05-09 10:54:55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三千万伊拉克人眼里有三千万个不同样子的萨达姆,竟然是洁癖

尽管萨达姆出身在农村,从小粗茶淡饭,粗衣粝食,但却格外注意卫生。

接触过中东的人都知道,中东人,阿三,非洲人经过时,身上都有非常浓重的味道。那是大多数阿拉伯人有狐臭,且喜欢喷香水。两种味道夹杂在一起会发出不一般的味道。萨达姆曾经专门阐述过这种味道,这是他最讨厌的味道。而有洁癖的萨达姆每天都洗两次澡,每天5点起床,洗脸刷牙后,便会喝杯咖啡,然后就会洗澡。

萨达姆说:“最好的是一天洗两次澡,至少是一天一次。如果男人一天洗一次澡的话,妇女就应该一天洗两次澡。因为妇女更加优雅,需要呵护,而且妇女的体味比男人更加引人注意。”

萨达姆非常害怕细菌感染,哪怕身上有一点小的伤口也会要求医生进行消毒杀菌。萨达姆的私人医生每天都要精确的控制萨达姆办公室的温度。萨达姆喜欢游泳,喜欢光着膀子在底格里斯河里放松自己,还喜欢和卫兵在水里做一些游戏。

萨达姆要求同他在一起的人一定要注意洁净,并且在见他的24小时之前就要准备好。而萨达姆每天会花很多时间去打理自己的形象,萨达姆是个“帽子控”,在不同的场合戴不同的帽子都是有讲究的。无论在任何场合,领带对他来说是必需品。萨达姆喜欢肖像,尤其是自己的。在萨达姆时期,伊拉克有很多为萨达姆画像的画师,为萨达姆画了近万幅画像,大街小巷上到处都挂有自己的肖像。曾经有伊拉克人告诉我,他在上小学的时候,每到美术课,就是画萨达姆。

身在伊拉克,有太多的无奈和感动。欢迎添加公众号“走进伊拉克”(lraq520)

大唐文化输出,西方炼金术来自道家炼丹

化学一词的来源

某人说:“世界上没有完全无用的知识。”

别问我谁说的,问我也是不知道。如果说中国对外文化输出最早,影响最大的东西,恐怕谁也想不到,不是活字印刷,也不是指南针,而是炼丹术。

化学的英文Chemistry来源于Alchemy,Alchemy的意思是炼金术,而Alchemy来源于阿拉伯语alkmiya。Alkmiya也是炼金术的意思,阿拉伯是欧洲炼金术祖师,化学来源于炼金术,这已经是公认的事实,而alkmiya又来源何处呢?

1946年,印度学者麦迪哈桑发现,阿拉伯炼金术中jinn这个单词,是汉语“仙”的音译,意思也一样,kimya汉语“金液”的古语发音,所以他认为,alkmiya一词起源于汉语金液的音译kimya。

注:直至今日,福建泉州和广东,仍然保留了这个发音。

金液是什么

金液是中国古代炼丹术的专用词语,一种炼丹重要媒介,怎么说呢,有点类似于西方炼金的哲人石。

哲人石:一种魔法石,能把任意物质变成黄金,当然,这是不存在的。

金液也是类似作用,内丹派把人的体液称为金液,外丹派则认为金液是混合了硫汞一类元素的溶液,但他们的目的,都是试图通过金液炼出金丹。

葛洪《抱朴子·金丹》:金液太乙所服而仙者也,不减九丹矣。

炼丹术和炼金术

炼丹和炼金有什么不同?没有不同,区别只在于目的。黄金作为最古老贵金属,不仅具备交易价值,在古人眼里还另有意义。他们认为,既然黄金性质这么稳定,放置千年也不生锈,那么长生之道就蕴藏在黄金中。

所以炼丹术最早就是炼制黄金,当然,这是一种想象中能食用的黄金,可令人成仙不死,所以叫金丹,而炼制这种黄金的媒介,就被称为金液。

中国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后,性质就发生了变化,人家并不想成仙。不是不想,是没有这个概念,不管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根本没有神仙这个东西。所以很自然,炼丹术变成了生财之道。

阿拉伯炼金师

欧洲炼金术来源于阿拉伯,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若论影响最大的阿拉伯炼金师,公推两人,一个是贾比尔·哈扬,另一个是拉兹。

贾比尔被誉为现代化学之父,也是阿拉伯最有名的炼金师。他的理论主要有两个,一是认为世界上所有金属,都是由“土性的烟”和“水性的气”组成,区别只在比例不同,所以金属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互相转换。

土性烟就是硫,水性气则是汞,金属由硫汞组成,这基本照搬《周易参同契》和《淮南子》相关描写,一字不差。

贾比尔另一个主张是,想要炼制黄金,必须先找到一种神秘物质,这种物质可以任意改变金属的硫汞比例。他称之为“点金石”,也就是西方炼金师孜孜追求了千年的哲人石。点金石同时也能治愈疾病,永葆青春,所以它也是长生不老药。

一看便知,点金石就是中国炼丹金液的阿拉伯版本。

拉兹是《秘书》的作者,这本《秘书》是欧洲炼金以及化学的起源之一。相比贾比尔,拉兹理论倒没有什么出奇之处,只是他公开声称,他的知识来源于一名中国学者,而且他把许多重要炼金原料,直接以中国命名。比如他把鍮石(黄铜矿)称为中国金属,硝石称为“中国雪”。

尽管西方至今仍称阿拉伯炼金术的渊源,来自古罗马帝国和古希腊。咱先不说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是不是后代伪造,古罗马和古希腊文化里,根本没有炼金这个词,阿拉伯人怎么继承?又能继承什么?

酷爱炼丹的唐朝人

虽然西汉之前就有了炼丹术,比如秦皇汉武都是长生之道热烈追求者,《淮南子》也快变成了一本炼丹书,但炼丹真正的大发展,是唐朝。

唐朝人有多热爱炼丹?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六个皇帝死于误服丹药,就连我们熟知的大诗人白居易,也是个炼丹爱好者。

白居易要不是中了举,他很可能将炼丹作为终身职业,事实上他接到授官通知时,正躲在山里炼丹。

退之服硫黄,一病讫不痊。微之炼秋石,未老身溘然。杜子得丹诀,终日断腥膻。崔君夸药力,经冬不衣绵。

或疾或暴夭,悉不过中年。唯予不服食,老命反迟延。况在少壮时,亦为嗜欲牵。但耽荤与血,不识汞与铅。

这是白居易《思旧》中的几句,主题是怀念老朋友。那几个老朋友呢?退之是韩愈,微之是元稹,杜子是杜牧,崔军是崔玄亮,个个大名鼎鼎。

韩退之吃了硫磺,一病不起,元微之炼了秋石,直接嗝屁,杜牧得到丹诀,再也不吃荤腥,崔玄亮不知道吃了啥药,大冬天敢光膀子。

大唐阿拉伯诗人

像白居易这样酷爱炼丹的诗人不止一个,晚唐有个诗人叫李珣,虽名诗人,但他更著名的是词,而且是花间派。我们先来欣赏一下他的著作。

《浣溪沙》:晚出闲庭看海棠,风流学得内家妆,小钗横戴一枝芳。镂玉梳斜云鬓腻,缕金衣透雪肌香,暗思何事立残阳。

看完这首词,无论如何你也想不到,作者是一名大胡子波斯人。

李珣祖上来大唐经商,到了就不走了,举家迁居四川,李珣至少是个阿拉伯移民二代。

因为爱慕中华文化,他还曾被人嘲笑。

异域从来不乱常,李波斯强学文章。假饶折得东堂桂,胡臭薰来也不香。

这是李珣读书时,一位姓尹的书生,写给他的诗。意思是来大唐的外国人都很老实,唯有李珣不循规蹈矩爱读文章,就算某天他折桂拿了状元,桂枝也掩盖不住狐臭。

老外体味大,阿拉伯人尤甚,这也有好处。阿拉伯盛产香料,大唐和阿拉伯贸易,进口一多半都是香料,比如安息香、龙脑香等。

李家也以经营香料为生,不过那时候不叫香料,而叫香药。因为唐朝人用不着这么浓烈的香,更多把它当药材看,所以经营香料的阿拉伯人,往往还有另一种身份,医生。

这个医生的意思,就是拼命给各种香料加医疗用途,李珣除了写诗,还著有一本《海药本草》,介绍的全是阿拉伯草药。

李珣还有个弟弟,大名李玹,小名李四郎,兄弟俩都是疯狂炼丹爱好者。爱好到了啥程度,李四郎死的时候,唯余下道书和药囊,家产全炼光了。

想败光他们家产并不容易,因为李家可不是普通生意人。李珣还有个妹妹,叫李舜玹,曾被前蜀末帝王衍娶做昭仪,非常受宠。

放过王衍的重口味不说,这位李昭仪,可能是历史上唯一明文记载阿拉伯妃子,也是地位最高者。

注:昭仪是九嫔之首,仅次于四妃,如武则天也是昭仪。李昭仪善诗,王衍也是个文学爱好者,曾留有“昭仪侍宴”佳话,请了一大帮诗人吃饭,令李昭仪作陪。

大唐和大食

大唐疆域一直延伸到了葱岭以西,所以大唐跟大食是邻居,高仙芝还跟大食军队干过一架。打归打,打完之后双方来往非常密切,很多阿拉伯人来大唐经商,长安城中的阿拉伯胡商很常见。

当时有个说法叫“昆仑奴、新罗婢”,意思是如果你混上流社会,家里要是没几个黑人奴仆,朝鲜婢女,你都不好意思出门见人。昆仑奴哪来的?就是阿拉伯商人贩来的。

李家也经商,他们一边做进口,一边做出口,不同的是他们卖到大食的东西,以炼丹原料为主。

一般认为,炼丹术西传,主要推手就是李家兄弟。这也容易理解,因为别人不会啊,住在大唐的阿拉伯人虽多,很少有像李珣这么有文化,对道家经典研究那么深。

世界各地种族不同,文化不同,追求却没什么两样。接触到大唐的先进文化,大食人如痴如醉,一头扎了进去,脑瓜子都是嗡嗡的,原来黄金可以炼出来。

黄金当然炼不出来,唐以后,炼丹术在我国都逐渐沦为邪说,却成了阿拉伯主流。所以文化输出还是要看国力,国力强,糟粕他们也跟着学,国力不强,精华也没人搭理。

炼丹术对西方的影响有多大,讲个笑话。

1669年,德国汉堡有个炼金师叫汉尼格·布兰德,他认为尿液颜色既然与黄金一样,所以从尿液中可以提炼黄金。

他找来陈年老尿,经过种种操作,最终发现了白磷。说到火柴的诞生,其实就是想把陈尿变金子的副产品,这仍然属于一千多年前,西汉李少君的炼丹理论。

我在伊拉克的180天(二)高温和狐臭外加漂移,艰难之旅

上回说到坐上了项目上派过来的车,准备前往位于伊拉克中部的省,开始工作。这期主要想写一写从机场出来到项目一路上的见闻。因为初到伊拉克,内心还是有些恐惧的,所以就没有拍照。我尽可能找一些大体相符的图片来展示。

清楚记得,我坐上了一辆红色的皮卡车,同行的还有两个印度人和两个中国人,加上司机六个人挤在狭小的车厢里,顶着烈日高温还有那两个印度人散发的狐臭,红色皮卡开始发动,前往项目。

机场候机厅外面和里面是完全不同的景象,外面到处都是黄色的混凝土掩体分割的道路,弯弯曲曲,不出意外是为了防止有恐怖袭击的时候恐怖分子快速逃离。伊拉克司机不知道拐了多少弯道终于抵达了机场门口。

机场门口是我印象最深的地方了,因为这个我见到了荷枪实弹的兵。机场门口不跟国内的门口一样有识别车牌自动抬杆的门禁系统,只有一个地下的倒刺装置,如果有车辆逆行进入机场,那必将车毁人亡,到这儿我就已经感受到了战争的恐怖。另外在门口还有几个混凝土制成的矮小的掩体,呈S形分布在大概十几米的路上,防止车辆快速进入或撤退。

出了机场,司机没有带我们立马往项目上赶,而是去市区转了转,加了油,有此我也看到了伊拉克人民的生存现状。没有国内的高楼大厦,到处都是黄灰色的和荒漠相近的颜色房子,路上行人匆匆,在躲避太阳光紫外线的照射。行人也不是都穿着袍子,大部分也是体恤牛仔裤,不过女性蒙着脸,正值中午,路上行人小孩也少了很多,同时也能看到战争摧毁的房屋,不知房主人生死如何,只剩下几处断壁残垣。

随后司机把车开进了加油站,和营业员说着阿拉伯语,一句也听不懂。我个人感觉有被害妄想症,司机和营业员聊天过程中不停的看向车里,我就有种被卖了的感觉,感觉弄不好会被当做人质。不过好在有惊无险,加好油后,司机带我们踏上了一段伊拉克的高速之旅。

在这趟高速上看到了伊拉克比较宏伟的教堂和少见的高架桥,还看到中国企业在当地的项目上竖起的五星红旗。伊拉克高速跟国内的国道相似,没有特别的标识,车速极快,路上偶尔有坑,这都被司机的漂移技术给躲开了。路上遇到了三四个检查站,大概配置也就是一个小房子,三四个人,外加一辆武装的皮卡车,上面有机关炮。

随后到了项目门口,门口的安保就加上了少,有老兵,还有一条军犬,军犬大概是因为天气原因,萎靡不振,所以对我们的行李也是一扫而过,顺利进入项目营地,开始了180天的项目生活。

我在伊拉克的180天(一)6000公里的旅程就此开始 我在伊拉克的180天(三)卖惨成了国际通用套路

我在伊拉克的180天(三)卖惨成了国际通用套路

我在伊拉克的180天(四)长短棉衣之争?长款棉衣是女性的专属

我在伊拉克的180天(五)“我出国挣钱,然后雇人在家种地”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