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狐臭还有什么显性基因(狐臭疾病)

时间:2024-05-08 15:56:20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被狐臭困扰怎么办?别担心!这三种方法很有效→

(央视财经 《职场健康课》)人体腋下产生的特殊异味,让人在日常的交往中觉得很尴尬,用香水掩盖臭味想必也是多数人的选择。

23岁的秀秀今年大学刚毕业,是一朵初入职场的“小花”。俏丽的秀秀迅速得到了同事小韩的注意,并很快熟络起来。可是,在感情日渐升温的时候,小韩约秀秀看电影,却被秀秀一口回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秀秀自上大学起,就发现自己遇上了一种非常尴尬的事,那就是狐臭。身体上时不时散发出来的味道,让秀秀感到自卑,她怕被别人嘲笑,每天要换三套衣服,每两个小时去卫生间清洗一次腋下,而且没有香水坚决不出门,就算做完所有的准备工作,秀秀依然不敢和他人太接近,更别提像其他女孩一样谈恋爱了。

狐臭到底是怎么回事?

除了体味,狐臭还有哪些典型症状?

如果被狐臭惹上,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狐臭,也叫腋臭,它主要是由于遗传以及基因等因素导致的一种汗腺分泌的特殊味道。虽然不是疾病,但是它往往更容易让有这种困扰的朋友在社交和精神方面碰到诸多困扰,甚至有很多狐臭特别严重的患者,因为没有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最后产生了悲观抑郁等严重的心理问题。

腋臭到底是怎么回事?还要从人体的汗腺说起。

人体有多少汗腺?

人体全身约有汗腺230万个,分布在全身各处,在手掌,足底、额面等处,汗腺特别多。汗腺在人体上分布不均,平均每个人身上1平方厘米(约1个指甲盖大小)的地方,会有100到400个汗腺。

汗腺的作用是什么?

汗腺分为小汗腺和大汗腺两种。

小汗腺遍布于人体全身,主要分泌汗液、排泄废物、调节体温的作用。

大汗腺较小汗腺腺体大,腺体呈叶囊状,主要分布于腋窝、会阴部、乳头等,其导管短而直,开口于毛囊处。

为什么大汗腺有味道,而小汗腺没有?

人体的汗腺90%是小汗腺,遍布全身,排汗较稀,主要成分为水、少量的无机盐、以及尿素等物质,一般是没有味道的。

大汗腺(又称顶泌汗腺),只集中分布在腋下,胯下,乳晕,外耳道里等,排出的汗里还含各种蛋白质和脂肪酸。

大汗腺分泌物不仅仅有汗水,还带有好多细胞排泄废物,它会跟身体表面的细菌发酵,产生不饱和脂肪酸而发出特殊的臭味。腋窝处大汗腺大约有300到600个。

是什么因素控制大汗腺的分泌呢?

涉及到两层:

一是出汗的多少。当出汗量大时,一定会影响到散发的味道。

二是汗液的成分。在青春期、哺乳期以及特殊的雌孕激素分泌期,会导致身体表面细菌的分布,甚至一些细胞内蛋白质的成分也会有所改变,所以在这些阶段会特别地容易出现一拨性的狐臭,将来有可能会好转。

为什么有的人有腋臭,有的人没有?

腋臭其实是人体自然就有的。我们祖先从非洲迁移到亚洲的时候,也就是从热带到了亚热带,再到了温带,随着气候的改变,我们不需要排出那么多汗了,人体内的一个叫ABCC11基因发生了突变。生物界的适者生存,这种变异使得我们更好地适应了亚热带的环境。所以这一良好的变异就保留下来了,反而现在大多数人都成了没有味儿的人。

为什么狐臭的味道不一样?

大汗腺分泌的汗液中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类,它们和皮肤表面的细菌发酵后,产生不饱和脂肪酸而发出特殊的臭味,比如:咖喱味、洋葱味、奶酪味、醋酸味……

狐臭味道不同,跟每个人的饮食习惯有关系吗?

腋臭的产生和人们的饮食习惯也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肉类饮食可加重腋臭的程度,因为肉类的摄入会改变腋部脂肪酸的成分和分泌量,从而加重腋臭。

另外,有些人经常都抽烟喝酒,喜欢吃一些刺激性和重口味的食物,如:辣椒、胡椒粉、咖喱、大蒜等,患者食用后会导致气味加重。

除了味道,狐臭还有哪些症状?

如果在青春发育期前外耳道的分泌物很油,那狐臭发生的几率会比较大,因为外耳道也是大汗腺的分布区域。同理,大多数的狐臭患者伴有“油耳朵”。

狐臭严重程度分等级?

临床上根据症状,将腋臭分为三级:

重度:患者穿着衬衣0.5m以外能闻到气味;

中度:患者裸露腋部,距离0.5m以外能闻到气味;

轻度:患者裸露腋部,距离0.5m以内或用棉球、纱布擦拭后才能闻到气味。

过了30岁,狐臭的问题可以自行消退?

某种程度上来说,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腋臭的高发年龄阶段包括青春期,在生长发育阶段,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腋臭可以自行消退,但因人而异。

狐臭遗传吗?

腋臭是X显性单遗传,只会在X上携带并遗传。男性染色体是XY,女性是XX。如果女性一个X携带那就是杂合子,两个X都携带就是纯合子。这就是为什么女性比男性要多见的原因。

重度狐臭的正确治疗方法

目前常用有三种方法:一是激光治疗;二是手术,如微创大汗腺切除术、小切口吸刮术;三是肉毒素法。

狐臭饮食禁忌

忌过多吃红肉、忌吃“有味”食品、忌食多油花生果仁、少饮酒。

狐臭生活注意事项

注意个人卫生、健康饮食、排便通畅、多锻炼、调节情绪。

今晚的《职场健康课》邀请了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副主任龙笑大夫,和整形外科医师俞楠泽博士跟我们一起聊聊远离“尴尬癌”。

狐臭不是病 只是会遗传

狐臭,困扰着许多人,折磨着许多人,它可以说是一种病,因为它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狐臭也可以说不是一种病,因为它并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虽然狐臭不能定义为一种疾病,但是它是有遗传性的,而且还是显性遗传。根据遗传学“孟德尔遗传规律”,父母的基因在不同组合中有不同的遗传率,若是父母双方中一人有狐臭,孩子患狐臭的概率在50%左右;若是父母双方都有狐臭,孩子患狐臭的概率高达75%—80%。在中国,狐臭的患病率在11%左右,而女性的狐臭发生率在16%,男性的狐臭发生率在7%,狐臭在女性人群中较为常见。

狐臭不仅会遗传,它的发病情况还与人种有关,黄种人十分幸运,发病率是所有人种中最低的,只有11%,而白色人种的发病率为90%,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人没有狐臭;而发生率最高的就属黑色人种与棕色人种,他们发病率为99%,几乎人人都有狐臭。

那狐臭到底是不是病呢?除了黄种人,其他人种患狐臭的概率都高于90%,这说明狐臭根本不是病,只不过是一种遗传现象而已。

长按识别二维码 下载人民好医生客户端

专家简介:杨建民,主任医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整形外科副主任;现任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委员,泛亚地区面部整形与重建外科学会常务理理事,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ISAPR)会员等职;

擅长:微整形、面部整形美容及年轻化手术(包括眼、鼻、唇、耳、眉、面颈整形美容)、乳房美容整形、脂肪塑形、微整形、耳鼻再造、瘢痕畸形整复、皮肤色素脱失细胞再生技术、白癜风外科治疗等;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周四下午(整形外科门诊);周二上午(医疗美容门诊)

为什么一个人耳屎湿也易狐臭?30000年前东亚一个基因突变了

很多人喜欢掏耳垢,用火柴、棉签或挖耳勺在自己耳朵里捣来捣去,那种惬意,别提有多舒服了。

在成都,更是有专门的采耳人为人掏耳朵,已成为成都文化的一部分。外地人尤其是老外,很多人去成都都要专门体验一下这种“酸爽”的感觉,一位名叫邓禄普的英国女士在成都学习期间,第一次掏耳朵时,感觉“刺激又兴奋”,还有一种“愉悦的颤栗”,另一位加拿大人波特则形容,(掏耳朵)就像在公共场所解皮带。

然而,如果你对耳垢有足够的了解,你恐怕就再也不敢对自己的耳朵这么放肆了,尤其是中国人,用棉签掏耳朵可以说非常危险,这源于东亚人和西方人在基因上的一个重大不同。

耳垢,俗称耳屎,学名耵聍,是人类及哺乳动物外耳道内部内垢腺体分泌的蜡状物质,与外耳道皮肤混合后的产物。主要由死皮、毛发及耵聍腺、皮脂腺的分泌物组成,主要成分是脱落的皮屑,即角蛋白,占60%;长链饱和和不饱和脂肪酸、醇类、角鲨烯占12%到20%,胆固醇约6%到9%。

以上数据来自2004年发表在牛津学术上的一份研究,有趣的是,该研究指出,如果把耳垢放在滤纸上,15%的可能会在周围浸出一个油脂环。

是不是和你的经验完全相反?谁掏出的耳屎放在纸上会浸出油来呢?只怕一个几百斤的大胖子都不可能吧。

这就要说到我们前文所说的,东亚人和西方人在形成耳垢基因上的不同了。

耳垢分为湿性和干性两种,湿性耳垢为黄褐色到暗褐色的黏性物质,干性耳垢为灰色至棕褐色的碎性物质。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决定耳垢干湿的,竟然不是你的饮食或生活习惯,而是你基因中与生俱来的,无法改变。

并且湿性耳垢为显性遗传,干性耳垢为隐性遗传,科学家们已确定了一个特定基因负责人体耳垢的干湿。这个基因位于16号染色体中部的第538码位,称作ABCC11,湿性耳垢对应鸟嘌呤(G),干性耳垢对应腺嘌呤(A),表达为蛋白质时则分别对应了甘氨酸与精氨酸。是不是觉得很神奇?一个碱基的变化,就决定了你的耳垢是干的还是湿的。

通过对这个基因的追踪,科学家们发现,人类的耳垢原来可能都是湿的,在大约3到5万年前(约2000代前,人类学和遗传学上通常使用25、20或15年为一代)的时候,出现了一次基因突变,导致干性耳垢的出现,由于比湿性耳垢多了约1%的相对适应性,干性耳垢就通过自然选择被保留下来了。所以至少在耳垢上,东亚人比西方人要先进1%。

由于耵聍腺是一种顶泌汗腺,和腋窝、乳晕、肛门和会阴等处的大汗腺一样,并且都与ABCC11基因表达相关,因而湿性耳垢的人更易有狐臭,乳腺癌发生率也显著更高。日本一项研究就发现,896名就医的狐臭患者中,有860人都是湿性耳垢。

而这次基因突变被认为来自东亚,之后干性耳垢随着混血被传播到世界各地,所以目前世界上大多数人是湿性耳垢,而东亚人则大多是干性耳垢。演化的最后结果,可能是干性耳垢完全取代湿性耳垢,狐臭可能也会越来越少。

其中日本人湿性耳垢者约占16%,白人则高达90%,而黑人更高达99.5%——这也证明了干性耳垢基因起源于东亚,因为黑人与黄种人的混血,确实比白人和黄种人的混血要少得多。

而在中国,华北汉族湿性耳垢比例不足5%,东北为10到15%,福建汉族为20%,广东汉族达35%,台湾原住民在70%以上,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接近90%。

看到这里,耳垢的来龙去脉你应该已经彻底搞清楚了,那么耳垢究竟有什么作用,是好是坏,能不能时常清除耳垢呢?

耳垢既然存在于人体这么多年这么多代,当然就是一种好东西了,它可以保持耳道清洁,防止昆虫和细菌侵入,抑制真菌生长,比如研究就已发现,耳垢可以降低多种细菌的活力,包括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很多大肠杆菌的变种,有时降低高达99%。当然,也有研究称耳垢会支持微生物的生长,不过主要是一些共生菌。

存在即合理,耳垢既然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当然就不宜时时刻刻掏之而后快,事实上人体自己已建立了陈年老耳垢的清除机制。这就是在人类下巴运动,包括咀嚼、说话、打呵欠等的辅助下,耳道内的上皮细胞会像传送带一样,不断将耳垢移向外迁移,并带走耳道中出现的任何颗粒物,其速度和指甲生长的速度差不多。这些耳垢到达外耳道口后,会因为人体的运动而自然掉落。

所以掏耳朵是一种不好的习惯,而且会带来风险和危害。

一些人喜欢用棉签掏耳朵,这样做风险很大。欧美人家中棉签是必备工具,这是因为他们的耳垢大都是湿性的,棉签可以吸收油脂将其带出;而东亚人耳垢是干性,用棉签反容易将耳垢推到耳道更深处。

即使如此,美国耳鼻喉学会专家也不建议清除耳垢,因为经常清除耳垢,会导致腺体分泌旺盛,形成更多的耳垢。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掏耳朵会上瘾,越掏耳垢越多 ,耳朵越痒,到最后就只好不停地掏,这就是腺体受到刺激,分泌了更多的耳垢。而你转移注意力,根本不要管它后,慢慢地耳朵就不会痒了,也不会觉得有耳垢影响自己了,这就是耳朵的自洁系统在起作用了。

掏耳朵还有其它方面的很多风险,比如:

掏耳朵用力过猛,可能导致耳膜穿孔,甚至并发中耳炎;

耳道皮肤娇嫩,掏耳器具容易导致损伤;不卫生的器具,也容易导致细菌侵入,引发感染。尤其是多人共用的掏耳器材,风险更大,容易引发交叉感染,甚至引发外耳道乳头状瘤等疾病。

掏耳垢容易将耳垢推到更深的地方,滋生细菌,形成耵聍栓塞,导致听力衰退。最好不要用棉签,大多数东亚人都是干性耳垢,棉签很难掏出来,只会推得更深

另外,长期使用入耳式耳塞或助听器,也可能阻止耳垢从耳道中的自然移出,导致耵聍栓塞,引发耳鸣、耳闷、耳痛及听力损失。

如果确实因各种原因,导致耳道不适、疼痛甚至栓塞,正确的姿势是去医院,请医生帮助处理。鉴于东亚人干性耳垢的体质,如果有轻微不适,也可用耳匙轻轻刮擦,让耳垢碎裂掉出,但切不可用力过猛,或图舒适经常掏,反而形成更多耳垢。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