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自来香狐臭(闻香自来)

时间:2024-03-15 12:47:55       点击:0

门诊时间:8:00-18:00  | 在线咨询

文章目录:

她有狐臭,但人很美,有文化,有气质,工作又好,同样收获幸福

从小到大,身边会出现一些有狐臭的男孩或女孩,无疑,别人都不愿意走近他们,只因那难闻的气味。不管这个人有多好,大家也不会像对待其他好友那样,搂搂抱抱,甚至同床而眠,总会保持一定的距离。说实话,有狐臭,不是他们的错,但狐臭确实给他们带来了不便和尴尬。

有一个叫林琳的女孩,遗传了妈妈的狐臭,从小到大,狐臭困扰着她。林琳的狐臭从小就有,小伙伴们都不愿意跟她玩,很长的时间里,林琳都非常孤独。林琳出生在一个小城镇,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爸爸妈妈靠做小生意为生,供养三个女儿不费吹灰之力。

三个姐妹长得都很漂亮,姐姐和妹妹很幸运没有遗传妈妈的狐臭,只有林琳不幸中标,从小就受到小伙伴们的孤立。每天下楼,她只能看着其他小伙伴们在一起打打闹闹,只有姐姐和妹妹愿意接近自己。林琳的妈妈非常理解林琳的心理,经常陪伴和开导林琳。

妈妈告诉林琳:狐臭而已,只要多注意卫生,长大做个手术,味道是可以缓解的,妈妈小时候,也像你一样,现在你闻闻妈妈,是不是好多了?接下来,林琳就会认真地闻闻妈妈身上的味道,仔细回味妈妈的话,瞬间心情就会好很多。确实,在妈妈身上只是偶尔能闻到狐臭,平时还算香喷喷,这一点给我林琳希望。

林琳再大一点,当林琳倍感孤独的时候,妈妈告诉林琳:林琳你好好好学习,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只要你足够优秀,哪怕你有狐臭,也会有很多人想接近你。你若优秀,狐臭不是问题!林琳当时,不太明白妈妈的话,但她一直很努力,在学业上,一直名列前茅。

高考后,林琳考入重点大学,大学毕业,林琳保送研究生,读研究生的时候,林琳遇到自己的白马王子,毕业前,结婚生子,毕业后直接就业。林琳成为小城镇的名人,每次回娘家,都会有同学请吃饭,拉近关系。而这些小伙伴都是儿时孤立过自己的人,小时候嫌弃狐臭,大了就不会了吗?

此时,林琳理解了妈妈的话:林琳你好好好学习,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只要你足够优秀,哪怕你有狐臭,也会有很多人想接近你。你若优秀,狐臭不是问题!确实,小时候,孩子们很单纯,不喜欢闻狐臭味,就要远离,而长大后,只要对自己有帮助,狐臭也可以忍,利大于弊。

其实,林琳不怪同学们,儿时的小伙伴,都很单纯没有恶意。大学里的同学,虽然跟自己保持一定的距离,但该有的尊重都有。但她很庆幸自己记住了妈妈的话,好好学习,只要自己优秀了,狐臭不是问题。林琳曾经问过老公,当时是否嫌弃狐臭?老公的回答是:我先被你的美貌、气质、学识吸引,而后发现你有狐臭,当时已经深深喜欢上你,不在乎什么狐臭!

其实,林琳从小就很注意卫生,只要不剧烈运动,狐臭也不太严重。但为了深爱自己的老公,林琳积极治疗,狐臭有很大的缓解。如今,林琳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狐臭也得到医治,身边的朋友很多,林琳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也很知足。但林琳心里很明白,妈妈的引导,改变了林琳一生的命运。

林琳有狐臭,但人很美,有文化,有气质,工作又好,同样收获幸福!狐臭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我退缩,自我否定,自己想不开,你若花开,蝴蝶自来!不管面临什么问题或困境,努力变强,强大到一定程度,朋友不请自来。

你越挑剔,你的男人越美丽

这是“四小鲜肉”当道的男色时代。当女人为之疯狂,一个侧面反映了普通男人的色相有多普通。

有一种最俗鄙的说法是:男人,脱了裤子都一样。——这相当于是说:翅参鲍肚与白菜是一样的。然而,谁吃谁知道。即使都是白菜,不同的色相,当然有不同的吃相。

文/叶倾城

在那古早古早的时代,郎才女貌是标配,心地善良的靖哥哥与娇俏美艳的蓉儿是佳偶,老实憨厚的董永有美艳的七仙女倒追。还是歌词唱得诚实:“你负责貌美如花,我负责赚钱养家。”赚钱是个苦事儿累事儿脏事儿,搬过砖搬过煤的我,黑过李逵气死张飞,扮靓对我既无意义也不实用。谁有钱谁就是大爷,我在婚恋市场上是买家身份,我的口味就是消费品的包装品相,爱软妹子你就别装女汉子,好大长腿你的高跟鞋就越踩越高。“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就这么残酷。

时代的转变,很难说是一朝一夕的事,总之现代中国:职业女性是主流,“嫁作人妇、终身有靠”的想法仍未过时——但不太现实。尤其,80后大部分是独生女子,父母栽培女儿跟儿子一样精心:学钢琴学画画学英语,力求德才兼备、才貌双全。长大了的她们,打眼一看周围的男人:这个弱不经风,那个十指不沾阳春水,这个痴肥,那个吊儿郎当、站定还抖脚……她们委曲:不求你们养着我们了,图个好看还不行吗?他们也委屈:我们也愿意每天少赚钱,把时间精力花在外型上,你们答应吗?

无线电视1983年版《射雕英雄传》剧照。在古代,郎才女貌是标配。现在,时代早已不同,“外貌协会”的现代女性大有人在。

“男色”二字,喊了那么多年,我们周围的男性外貌,没有质的上升——这也就是说:中国女性的弱势地位,不曾有质的改变。招聘时,大部分单位冷落女生;几乎每位孕产妇都遭受过程度不同的歧视和欺负;儿女双全的家庭,父母会很自然地把遗产的大头留给儿子。整个世界对女性横挑鼻子竖挑眼,相当多女性也因此心生怯意:大不了嫁人,相夫教子过一生。这种情况下,男人对她们来说,是资源,是生活资本,是生产工具。

所以女性之间的争夺:婆媳之战、原配小三之劫、御姐罗莉之役,归根结底,就是资源之计较,像两个国家在抢石油出产地一样,真刀真枪,打得你死我活,谁还在乎那片产油的沃野长成什么样子。

史上最在乎男人外表的当属武则天。唐时,张昌宗是武则天的身边人,行六,人称六郎。六月里结伴冶游,湖里荷花盛放,粉红粉白。有人谄媚道:“六郎似莲花。”立刻有高人大喝道:“胡说。”众皆变色,高人不慌不忙地道:“明明是莲花似六郎。”——张六郎,到底有一张如何清俊的脸?让我在千年后浮想联翩。

《大明宫词》有一段对白,某男问某女:你觉得什么样的男人会当男宠?什么人的女人会喜欢男宠?某女义正辞严答了一通,无非是前者下流无耻,后者也是。说明这还是一部沿用男性视角的电视,不懂美,不了解大部分美都雌雄同体;也不懂人性,不明白无论男女都有的爱美之心。我们美化唐明皇之爱杨贵妃,却丑化武则天之爱张昌宗,这样说来,我们离盛唐的壮美、古希腊的坦然,都太远太远了。而连鲁迅都说过:“何来酪果供千佛,难得莲花似六郎。”——佳人难再得呀,女色如此,男色亦然。

《大明宫词》剧照,张昌宗为武则天男宠,以清俊为名。

而武则天除了对审美的贡献,还对男性的清洁卫生居功至伟。诗人宋之问欲自荐枕席,被婉拒道:“宋卿无处不佳,唯口臭难当。”宋之问甚是惭恨,从此口中常含鸡舌香(丁香)。

话说我遇到的脚臭口臭腋臭各种臭……的男人也不少。他们自以为很浪漫很“霸道总裁爱上你”,凑上前准备吐露心声,我正色退后八步:“我还有事先走。”

我为什么不能对他们直说?因为我不是武则天。我说了也不会有什么用,他们多半会悻悻地说:男人不看脸子,看人品,看为人,看能力……

能力才能赚回钱,人品能给予安全感,保证他的钱用在你身上。这是非常实在的、男权时代的评判标准。男人的权势、地位、学问、素养……其实都是钱和安全感。也就是说,若你想把眼光放在男人的姿色上,得先靠自己赚到钱,赚到安全感。生活上独立,自挣自吃,宁看老板脸色,不看男人嘴脸;精神上独立,即使得不到男人的爱,也不用去摇尾乞怜他们。笑一笑,耐心等待下一个。

初唐才子宋之问无处不佳,却因口臭而在向武则天自荐枕席时遭拒。

不必一切唯财是举。是,我也爱鲜衣美食名车名马,但女人也有一双手,不在城里吃闲饭。我赚得到,我消费得起。

也不必把“人好”放在第一位。大奸大恶之徒很少很少,大部分人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板荡识忠臣,风平浪静之下,谁比较“极品”,或者更加“奇葩”,其实不重要。

什么样的女人可以赏阅男色,就像在问,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美食家?吃得起,同时,喜欢吃。娜拉不会去留意男色,她只要她的男人尊重她,不当她是家里的大型芭比娃娃;伍尔芙喜欢男色,但不会视男色为重要之物,她缺的,是一间自己的屋子。首先是,摆脱身为消费品的位置,努力成为“买得起”的消费者。

其次是,提高作为消费者的眼光,能明白“长发”不意味着“内心狂野文艺青年”,“破旧牛仔裤”不象征着“历尽沧桑艺术男”,当众扪虱的人多半只说明他脏,绝不说明他是才子。

如果一条淘宝爆款的雪纺裙你都精选细选,那么,有什么原因,挑男人你却掉以轻心?

有一位时尚偶像老婆,小贝的时尚度直线提高。作为全世界女人的男神,维多利亚功不可没。

有一种最俗鄙的说法是这样的:男人,脱了裤子都一样。——这相当于是说:翅参鲍肚与白菜是一样的,牛排与窝头是一样的,如果你饿。当你在问:桌子能吃吗?席子能吃吗?

但美食家会说:不一样。这一棵白菜与那一棵不一样,这一片叶子与那一片不一样,同一片叶子,这一口与那一口不一样——美色与美食一样,都罕有、精细、值得恋眷,自来好男如好书,人间绝色看不够。

终于可以了,当我们看向男人,不再是从脚看到头——先从他的鞋猜测他的背景与经济,而是落落大方,看向他年轻的身体,明媚的笑容,及标致的脸孔。

大胆地爱男人吧。爱他们的灵魂,如果他有,而且生出羽毛,叫做天使而非毛孩子;爱他的精神,如果与你的相通,敲一敲,发出金石声。同时也爱他的肉身,虽然这么世俗,这么形而下。但这是人间的滋味。而秀色永远可餐,不分男女。

你越挑剔,你的男人会越美。

本文刊发于《新周刊》第426期

女人如花,古往今来的芬芳故事

3月8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我更喜欢人们叫它“女人节”。

因为,女人如花,是最美的存在。

《诗经·卫风·硕人》形容女子,“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中国古代,把女子跟花相比的诗句数不胜数,例如,《诗经·周南·桃夭》有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三国时期文学家曹植《杂诗》有句“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唐代诗人李白《清平调·其二》有句“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等等。

女人与花,有剪不断的渊源,那清朗的悠远、浪漫的柔美、雅致的和谐,生生地炫疼了多少人的眼睛啊。

《玉堂富贵图》徐熙(五代)

古代汉语工具书《辞源》里对“女”字的注解中,有一条是“美,柔,弱,小”,道出了“女”字的万千气象。而这,不也和花儿一样吗?

因为美、柔,女子与花儿相得益彰,养眼、入心,所在之处即风景。

因为弱、小,女子与花儿相互慰藉,女子爱花、护花,花儿也以其神奇的功效,给予女子无尽的关怀……于是,芬芳自来,不眠不休,美遍天涯。

桃花如面,伤心岂独息夫人

当漫天桃花在空中飘舞,总令人思绪飘得很远,一些女子,比如息妫,会在那一片粉嫩的花海之中,淡淡地浮现出来。

息妫是春秋时期息侯之妻,一次到蔡国探望姐姐,姐夫蔡哀侯对她失仪无礼。息侯一怒之下,引楚兵入境,灭了蔡国。成为阶下囚的蔡哀侯嫉恨息侯,便在楚文王面前极言息妫的美色,说她:“目如秋水,面若桃花,长短适中,举动生态,世上无有其二。”意欲勾起楚文王之色心。楚文王果然闻色心喜。公元前680年,楚文王伐息,灭息国,夺息妫为夫人。息妫至楚,三年不同楚文王说一句话。

息妫最后的结局已不可考,有一种说法是:一天,她趁楚文王外出打猎,溜出宫外,与息侯见面,俩人自知破镜难圆,双双殉情自杀。时值三月,桃花盛开,楚人便以息妫为桃花夫人,立祠以祀,后人又封她为主宰桃花的女神。

而息妫之于桃花,可谓是相得益彰。据说,息妫之所以能“面若桃花”,除了天生丽质之外,也是因为经常用桃花敷面所致。将新鲜的桃花捣烂取汁,敷于面上,用手指轻轻按摩片刻,或者将阴干的桃花粉末和着适量蜂蜜调匀,涂敷面部,都是可以润泽肌肤,达到面色红润、皮肤光滑细腻而富有弹性的效果。因为,花儿,是植物精华,许多花卉含有各种生物甙、植物激素、花青素、香精油、酯类、有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能够疏通脉络,改善血液循环,供给皮肤营养,抑制引起皮肤老化的某些酶类,增强皮肤细胞的活力。桃花也不例外。

《贵妃晓妆》仇英(明)

息妫的故事,是女性生活的悲剧,“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唐代诗人王维更以一首《息夫人》“莫以今时宠,忘却昔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清透地道出了息妫的艰难。

朝霞似风,夜凉如水,息妫的故事远去了,而“桃花依旧笑春风”。除了美容养颜,桃花还能消积散瘀,可治疗狂症,其镇静安定作用也令人叹服。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述了另一个女子和桃花的故事。这位女子因丈夫亡故,日夜思念,以致精神失常,得了狂症,成天手舞足蹈,甚至登高上墙。家人只好把她锁在房中。一日夜晚,她破窗而出,攀上桃树。一夜之间,竟将一树桃花尽数吃光。次晨家人发现,赶紧把她接下树来,而她的狂病竟然痊愈了。

身为女子,应该像桃花一样啊,盛开在明媚的春天里,拥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唯美时光。

羞花容颜,血色罗裙今犹在

“沉鱼落雁鸟惊喧,羞花闭月花愁颤。”在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牡丹亭》中,美人们美得让鸟惊起鸣叫,让花惆怅颤抖。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分别指代的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据传,杨玉环18岁被选进宫,一天到花园赏花,随意抚摸着一味花草。谁知,那味花草竟然立即收缩、卷起了花瓣儿和绿叶儿,仿佛害羞一般。“羞花”称号由此得来。由于唐玄宗的喜爱,杨玉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后来还有了“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

杨玉环爱赏石榴花,爱吃石榴,爱穿绣满石榴花的彩裙。那色红如石榴花的石榴裙,是唐代年轻女子极为青睐的一种服饰款式,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描写的那位才艺出色的弹琵琶女子,她穿的“血色罗裙”就是石榴裙。即便到了今天,石榴裙仍然是很多女人的选择。为讨杨玉环欢心,唐玄宗在华清宫等地种了不少石榴供杨玉环观赏。每当石榴花竞放之际,这位风流天子即设酒宴于花丛之中,与杨玉环尽情嬉戏,不理朝政。朝中大臣对此颇为不满,但又不敢指责皇上,只迁怒于杨玉环,对她侧目而视,拒不行礼。杨玉环为此很不高兴。一日,趁唐玄宗设宴召群臣共饮之时,杨玉环端起酒杯对唐玄宗耳语道:“这些臣子大多对臣妾侧目而视,不行礼、不恭敬。”唐玄宗听了,觉得宠妃受了委屈,立即下令,要求所有文官武将,见了杨玉环均须行跪拜礼,拒不跪拜者,以欺君之罪严惩。众臣无奈,凡要见到杨玉环身着石榴裙走来,无不纷纷下跪使礼,“拜倒在石榴裙下”。

后来,“拜倒在石榴裙下”又引申为男人为心爱的女人倾倒之意。很多雅士还借这种裙子来特指女子。例如,南北朝诗人何思徵在《南苑逢美人》中,写下“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就是用石榴裙来暗喻心中美女的。

而在所有花草中,既香且美还可养颜消异味的栀子花也让杨玉环喜欢。杨玉环有轻微狐臭,身体难免发出异味,夏季尤甚。杨玉环便时常将栀子花调入蜂蜜中敷面。又将栀子花阴干研成粉末,加适量山泉水调均,轻轻涂抹在腋下。还经常在浴池中撒满栀子花瓣,沐浴其中。所以,狐臭,早就闻不到了。轻步微移,清香阵阵。那“天生丽质难自弃”之美和“回眸一笑百媚生”之媚,更是别具魅力和风情。“羞花”,确实名符其实。

只是,“羞花”,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因为,杨玉环当初触摸的是含羞草,含羞草只要被触摸,便会立即低垂花叶并闭合。那一低头的温柔,那一碰即闭的清软,真是不胜凉风的娇羞啊。

《 牡丹仕女图》唐寅(明)

当然,最好不要触摸含羞草。含羞草含有含羞草芥,这种物质可以使人头发眉毛变得枯黄、干燥、稀疏,甚至脱落。特别是孩童,更不要用嫩嫩的小手去拨弄,否则,不但会出现上述症状,还会皮肤过敏。

“羞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在细水长流中,羞怯地开出一朵清秀纯净的花儿,小心翼翼地绽放光辉,才是楚楚动人,似露珠轻落在花叶之间,于淡烟轻雨中,流淌着人间的喜悦与芬芳。

女人如花,最是“王”“后”关爱多

从古至今,称得上国色天香的花有两种:一种是“百花之王”牡丹,另一种是“花中皇后”芍药。

牡丹根植于河洛大地,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最负盛名的牡丹品种是“洛阳红”,俗称“焦骨牡丹”。它的成名相传与一个女人有关。

天授二年腊月初一,大周女皇武则天饮酒作诗,兴致很高,突然很想看到百花盛开,便乘兴醉笔写下《催花诗》:“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慑于此命,虽然不到时令,却也只能连夜开放。唯独牡丹不违时令,闭蕊不开。武则天见了,勃然大怒,命纵火烧之,并将烧焦之牡丹弃于洛阳邙山沟壑中。谁知第二年,春风劲吹,这些受难的花儿竟然开得更艳了。“焦骨牡丹”因而驰名天下。

牡丹的根和花都可以入药,可以除坚瘀、安五脏、疗痈疮、消烦热、治冷气、散诸痛,金代医药学家张元素言:“牡丹乃天地之精,为群花之首。叶为阳,发生也。花为阴,成实也。丹者赤色,火也。故能泻阴胞中之火。”

据说,武则天后来也得到过牡丹的恩惠。当时,她经脉不通,心火炽甚。一名太医就取了红色牡丹的花瓣和根,洗净煎水呈给她服用,为她除火消烦,治愈了她的疾病。只是,不知道她病愈体健之后,是否会记得让她康健的是她曾经严厉贬谪的牡丹呢?

再来说说芍药。

芍药之美,圆融,紧凑,大气,连很少从花的容貌上表达赞美的李时珍也在《本草纲目》中说:“芍药,犹绰约也。绰约,美好貌。此草花容绰约,故以为名。”

古代男女交往,别离之时,多情女子总爱将芍药赠与心上郎君。芍药又因此而被称为“将离”。君将离去,我心悠悠。多情女子就是这样借芍药来表达心意的,微寒中透着些许心酸。

性味微寒小酸的芍药对于女子也确实有特别的关怀,它能够滋阴补血、益气安神、解痉止痛、镇静消炎,还被称为“女科之花”。它有白芍和赤芍之分,白的花是白芍,红的花是赤芍,“根之赤白,随花之色也”。尤其是白芍,更是女科良药。传说,最先发现这一点的竟是东汉末年名医华佗的妻子。

当年,华佗为了更加方便而全面地研究药草,在自己住宅前建了一个药园。一次,华佗得到一位外地人送来的一颗芍药籽,把它种在药园。他仔细研究了芍药的叶、茎、花,觉得没有什么可做药用,也就没有特别关注了。之后的某一天,华夫人血崩腹痛,用过好些药都不见好转。望着窗外的药园,华夫人突然想起还没用过芍药,便挖起芍药根煎水喝了。不过半日,腹痛渐止,又服了二日,病痛全无。华夫人把此事告诉了华佗,华佗才意识到自己忘记研究芍药的根了,真是委屈了芍药。华佗对芍药的肉质块根做了细致的研究和试验,发现可作多用:生品长于平肝、益气,麸制长于养血、敛阴,酒制长于活血,碳制长于止血。由此,芍药就被广泛地使用了。

女人与花,就这样宛若一体。如几缕飞云,悄然生动;又如远方篷船里透出的灯光,隐约着许多温暖,印记着了无痕迹的瑰丽。

来源:北京晚报 管弦

流程编辑:RB013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