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汇编所用方材均以土方.偏方为主.不仅易找.易买.易用.而且疗效神奇.又无副作用.它汇集了古今诸多名方、妙方、秘方,最适合家庭使用。所以,当您患有疑难病久治未愈时,不妨试一试,或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疗效。大部分是以食疗为主.简单实用. 得到此方后,让广大百姓真正能起到不花钱或少花钱而达到治病的目的。现将这些妙方.秘方汇编成册.奉献给大家.能方便百姓,也是先人给我们留下的,还未经现代科学论正的医学魁宝.搜集整理的民间流传验方.偏方.秘方,仅供参考. 请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用药,民间偏方不能作为治疗和诊断依据。使用偏方自行承担其带来的任何后果和责任!
1、关节炎、肩周炎(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1]用食用粗盐一斤,加生姜片3钱、小茴香*半两,炒热(不要太烫),用棉布包好,每晚睡前敷患处至盐凉,三日后调换用料,连用9天。忌冷、湿。
[2]关节炎:北京医生:张建明 .用野线麻叶裹住关节,多用几层,3日换一次,多换几次,关节部位逐渐好转。
2、劳伤腰痛(腰肌劳损):
甲鱼壳*共二两,砸碎,炒黄,浸白洒一斤,三日后用酒涂腰部(并可内服),一日二次,用7~10天,可治多年腰痛。
3.腰腿颈肩膀背胳膊酸疼:
杜仲3钱,冬瓜皮4两,玉米芯3两,大枣5到7个,清水2碗,煎剩一碗,去渣服用,一日一次,饭前饭后均可。连服用3到5天。
4.劳伤腰痛:
艾叶*一两,炒黄的蟹壳一两,浸白酒一斤,三日后用酒涂腰部,一日2-3次,7-10天,可治多年腰痛。
5、腰椎盘突出:
用中药草老鼠耳*一两,猪蹄一只,劈开切块,加水和油盐调料一起炖熟,一日分二次吃蹄喝汤,连用一周。
6.-腰椎间盘突出:
(南京医学院)牛膝 杜仲各10克,当归川芎各12克,甘草15克,白术20克,装入布袋内煮沸放患处,一日一次,一次20分钟,连用7到10天。
7.偏瘫 半身不遂 失音不语秘方:
.蓖麻籽油一钱,白酒1两,放入铜器内煮熟喝下,一日一次,晚上睡前服用,以上均为一次量,连用15到20天。
8、肾亏腰痛(包括妇女产后腰痛):
韭菜籽*3两,炒脆,磨成粉,一次2钱,用淡盐水送服,一日二次,服完即愈,忌房劳。
9.肾亏腰痛:
丝瓜籽半斤,炒黄研成粉。白酒送服,每次1钱,一日二次,服完即愈。此方还可治妇女产后腰痛。
10.坐骨神经痛:食用粗盐1斤,炒热后加艾叶*半两,用布包好敷患处至盐凉,一日一次,连用5~10天。(盐可每天反复使用)
11.颈椎痛:羊骨头二两,砸碎,放锅内炒黄,浸白酒1斤,三日后可用生姜蘸酒擦颈部,一日三次,一般不过15天,可以根治。
12.骨刺(骨质增生):
(1).狗骨头二两,砸碎炒黄,浸白酒1斤,三日后用生姜蘸酒擦患处,一日三次
(最好带喝此酒一蛊),需用半月可治愈。
(2)骨刺妙方:骨刺,西医除手术外,药物很难痊愈。经人介绍得一药方,其治骨刺,意如神效,逾月,病即痊愈。方子:薏仁三钱、桂尖五钱、黄芩一钱、牛七一钱半、龟板一钱半、川知母一钱、川木瓜一钱半、黄柏一钱、生甘草一钱半、白芍三钱、正天麻一钱半、白术一钱半、苍术二钱、歸尾一钱半、独活一钱。以上用水三碗煮(煎)剩八分服用,若十贴不见效不再服之。
(3)骨质增生:独头大蒜3头,萝卜一片,葱白一段,捣成糊状,滩在布上,敷患处,两小时去掉,过两天一次,5次愈。或生铁屑炒热加醋装布袋内敷患处,4次愈。
(4)脚骨刺:没石子,牙皂各5克,研面,白醋精调糊状,敷患处固定,2天愈。
13.骨质增生:
河南名医 鲨甲60克,杜仲90克,牛膝90克,鲨甲焙干研面包成12包,每日1包,日服
两次,杜仲牛膝用盐水炒后,煎水分24次,送服甲面。
14.四肢酸麻、腿抽筋:
[1]老丝瓜筋*3钱,生姜2钱,煎一碗汤一次服下,一日二次,连服一星期,有特效。忌扁豆、咸鱼。
15.四肢麻木 坐骨神经疼秘方*
(西安李寿昌)鸡粪2斤,鸭粪2斤放一处温热,加陈醋1斤装布袋内放患处,一榻便好,连用7到10次。
16.四肢麻木、坐骨神经疼:
(西安医生:钟明) 鸡粪六斤、鸭粪二斤,焙干放一处温热醋1斤、再装入布袋里,一榻便好,多榻几次。
17.腰疼:
兰州市:杨孝忠 韭菜半斤,熬水加醋喝,不加油盐,3-5天即愈。
18.腰酸背痛 四肢无力*.
人参 当归 防风各30克,白术桂花各90克,水2碗,煮剩一碗,去渣服用,一日三次,连服3到5天。
19.腿抽筋:
桑树果*一两,煎一碗汤一次喝下,一日二次,5天痊愈。
20.扭伤、四肢无力:
老丝瓜筋*3钱,桑树果*半两,煎一碗汤服下,一日二次,连服7天。忌扁豆、咸鱼。
21.内、外痔疮:
活大田螺每天一只,将盖去掉,放入如黄豆大的冰片,5分钟后取田螺内水涂肛门,每天2次,7天痊愈。忌酒、辣物。
22.打针结块:
用土豆切成半公分厚的薄片,敷在患处,再用热毛巾焐,一日两次,一次20分钟,1~2天肿块消散。
23.方治腰腿痛服几次可愈:
配方及用法:骨碎补100克,狗脊150克,核桃肉(或花生米)50克,红枣10枚,猪尾巴一条(切碎)。将以上诸味合在一起,并加人少许盐同煎食,能饮酒者以酒送服。每日1~2次,2天见效,一般三至五日可愈。
荐方人:河南开封市外马号街xxx
24.狐臭:
胡椒、花椒各50粒,磨成粉,加入冰片*1钱,用医用酒精调匀,每天取一小团涂患处并用胶布贴好,一日换一次,连用半月可根除。
25.鸡眼秘方:
先用热水烫洗,削去硬皮,用一条蜈蚣焙干研末,放患处,贴上胶布,一天一换,连3到5次。
26、口眼歪(面神经麻痹、面瘫):
黄鳝血涂面部,向左歪涂右边,向右歪涂左边,用热气(可用电吹风或炉边烤)将血烤干,连用3~4天即可。
27.口歪眼斜偏方*:
(摘自 大众医学)皂角末 蓖麻子仁适量,混合捣成湖状,睡前---左边斜贴右边,右边斜贴左边。每晚用一次,坚持一周特效
28.口外眼斜偏方*:
(摘自 大众医学)皂角末 蓖麻子仁适量,混合捣成湖状,睡前---左边斜贴右边,右边斜贴左边。每晚用一次,坚持一周特效。
29.治风湿:
西安市医生:李政付 霜后丝瓜藤500-1000克,焙干研面,每日3次,1次2-3克,红糖水冲服。
30..痛风:
用乌龟壳*15克,黑木耳10克,煎成一碗汤一次服下,一日二次,连服5~7天,忌动物内脏、鲤鱼、酸物。
31.静脉曲张:
[轻患者]*(宁夏银川邓建国)用土豆切片.每日贴患处数小时.数日后渐轻.
32.静脉曲张:
用旧麻袋一两,切碎洗净,黑芝麻半两,煎成一碗汤,一次服下汤,一日二次,连用10天。
33.猫、狗咬伤:
速用5岁内男孩小便洗伤口,可消炎解毒,再设法去医院打针。
34.毒蛇、毒虫咬伤:
旱烟油如黄豆大,用温水调匀,涂伤处,一日2~3次,(如无旱烟油可用一支香烟的烟丝代替)。
35.治痔疮*
(宁夏银川邓建国)开口花椒20-30克.用沙锅加水煎热开.座熏.水温后用纱布洗患处(肛门)有特效。
36.痔疮特效:
(四川省:王泽文) 皮硝一两,槐树米半斤熬水洗患处,治外痔特效。
37.治脱肛:
(重庆:白东生) 蜘蛛七只,去腿焙干研面,调香油涂七天痊愈。
38.痔疮秘方 *
(湖北孝感朱天民)蟾蜍(蛤蟆)一个泥封固,在火上烧焦研末开水服,一天一次,3到5天服完。自然脱落。
39. 各型痔疮 :
此项绝招治痔疮无一例复发
配方及用法:全虫(蝎子)6克,天虫(僵蚕)6克,生鸡蛋15个。全虫、天虫瓦上焙黄,研成粉末,将鸡蛋破一小孔,每个装入药未的十五分之一,搅匀,封好蒸熟,每晚睡前空腹吃一个药鸡蛋,连用15个为一个疗程。
此方简单易掌握,无痛苦,疗效卓著,无任何副作用。此方治愈痔疮患者300多例,均无一例复发或无效。
荐方人:山东庆云县后张乡王知县村xxx
40.脱肛:
[1]陈醋2斤,放在痰盂内,旧秤砣一只(或用一块带锈的铁代替)烧红后放入醋内,醋即沸腾,患者坐痰盂上10分钟,一日一次,5日后即可收肛不脱。
41.脱肛(解大便时肛门脱下):
每次用韭菜半斤,水2斤煎开洗肛门,一日二次,洗三天。
42.落枕(睡觉时由枕头或姿势不适,而引起的颈痛):
韭菜汁加热(不烧开)擦颈部,日擦七八次,2~3天便可治好。
43.戒烟:
干南瓜藤*一两,煎一碗汤加适量红糖一次服,一日二次,7天后永不想抽烟。
44.大便出血:
吉林市:朱玉章. 豆腐渣二斤炒黄拌白糖吃立止。
45.戒烟、戒酒法:
河南名医 .用南瓜秧焙干研面冲水当茶喝,至不想吸为止(戒烟)。马在出汗时,刮下25克马汗,用500克开水搅拌均喝下(戒酒)。酒:活黄鳝一条,放一瓶白酒内浸两天后喝此酒,一次1~2两,一日三次,将此酒服完后永远不想再喝一滴酒。
46.喝酒不醉:
葛根*1钱,在喝酒前泡一杯开水喝下,再喝酒,酒精可解,酒量可增五至十倍,一般不会醉酒。
47.臁疮(老烂腿):
豆腐渣1斤炒热,敷患处,用布包好,日换一次,可治愈久不收口的老烂腿。
48.止血愈合神效方治外伤出血特神奇:
配方及用法:雄地鳖虫12克,胆南星、血竭各15克,没药24克,马钱子9个(微炒),龙骨9克,南红花15克,川羌活9克,螃蟹骨9克,净乳香30克,防风15克,川芎12克,冰片3克,升麻15克,当归9克,金丝毛24克,三七3克,白芷15克,七叶一枝花15克,菖蒲9克。以上20味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可以老酒调敷患处。若用唾液(口水)调敷更好。此方可立止鲜血,对刀枪伤有奇妙之功效。止血后五分钟即可愈合。伤口未破者可消肿止痛而痊愈。伤在手指脚趾未破者,则脱去黑皮而愈。此方在古代武林界为秘传奇方,民间罕见。荐方人:辽宁昌图县乡镇企业局老干室xxx
49.主治:
刀斧、跌打等外伤出血。配方:牛胆1个,石灰20~30克。用法:取石灰装牛胆内,以胆汁浸没石灰为度.置通风处阴干,去皮研末装瓶备用。遇各种外伤出血时,取少许敷伤口血立止。荐方人:湖南东安县汽车保修厂xxx
50.血风疮:
有人遍身瘙痒抓破见血,此名血风疮。方用:南瓜去皮煮烂布包挤去水厚厚敷之。三日收功。
51.臂疮:
有人手臂生疮肿大如拳,以小刀略破其皮或用代刀散敷之即破。方用真硼砂 上冰片 各一分 轻粉五厘为末掺之即化为水而愈矣。
52. 遍身瘙痒:
有人遍身瘙痒如虫行,抓破见血或风热疹子成颗成片。先用香附子草取苗数斤切细煎浓汤乘热薰洗数次汗出痒止。常用亦可断根,其效如神。凡一切风热发痒皆治。外用苍耳子车前子研末蜜水调敷。内服叶天士先生所定之方荆芥防风各一钱 赤芍 银花 小生地各八分 木通五分 甘草三分 水煎服极效。
武当山碑刻神方亦效方用:胡麻仁威灵仙何首乌 苦参 菖蒲各三钱 甘草二钱 共为末每服三钱淡酒送下。
53.除汗毛胡须(多毛症):
旧电池粉碱粉等量,用医用酒精调匀,过5分钟即可自动洗去,一日一次,5-7天后汗毛胡须即可自动脱落,以后不会再发,此方对皮肤无过敏,无刺激,无任何副作用
54.耳下生疮:
有人耳下生疮其大如桃时出脓血数年不愈。后用铅粉掺之三日收功。
55.耳破挖伤:
金头蜈蚣一条焙存性研末吹入立效。又方冰片 胭脂烧灰煅粉 牡蛎共为细末。用骨簪点香油蘸药末入耳内即愈。
56. 治疗便秘的偏方:
[制用法]切生姜1块,成约6.5厘米长的小条,蘸淡盐水插入肛门,可促通便。[适应证]寒秘。
57.手足筋痛:
手足筋骨疼痛方用:熟地四两 捣烂浸入好烧酒一斤蒸熟用竹筷搅匀放水中三日取出。每日随量饮至愈为止。并取所泡熟地送酒甚效。此林屋山人验方也。
58.狐臭:
腋下狐臭用蒸饼一个放密陀僧末二钱 急夹在腋下略睡片时,候冷弃去。有人患此二十余年照治断根。屡试不爽。
59、狐臭:
河南名医 古矾10克,硫磺5克,苦参6克,蛇皮5克。用上药研成细沫,生姜片蘸上药涂患处,每日2次。
60.脚后跟痛:
河南名医 头发一把,用布做成鞋垫,垫鞋内,半月愈。
61治烧(烫)伤:
东北长白山:道人 羊屎蛋7个放火上焙干研面,香油调和涂伤处,日涂三次,并能止疼而又不留伤疤,三日即愈。
62毒蛇咬伤:昆明市医生:
李保华 烟袋油擦伤口,再用清水将烟袋油冲下来喝,如觉香甜,即伤重应多喝,如果觉苦,即伤轻,应少喝。
63.蛲虫病:
新疆名医:王福升. 用烟袋油抹肛门,虫自死,永不复发。
64小腿抽筋:
大条泥鳅5-10条,同大米煮粥吃,10次左右即可。
65.治通身水肿:
四川:苏桂芳 用红瓤西瓜一个,麦糠埋住,把糠用火点着,等火灭后吃西瓜,每天吃一个,3-5天痊愈。
66.大便结症:
河南名医 菠菜一斤,猪油(大油)1两,放锅内炒吃,三日痊愈。
67.鼻炎:
河南名医 用砖和瓦上的青醭,焙干研碎成粉,撒入鼻孔,每天三次,三日除根。
68.身上痒:
河南名医:申金太 用荆芥熬水洗患处,两次除根。
69.尿床:
洛阳名医:路三军 鸡肠子四服,洗净用新瓦焙干研沫开水冲服,日服两次,每次二钱,七天即愈。
70.冻疮:
东北传方 用麻雀脑子治冻疮,涂抹患处特效。
71.耳炎:
武汉市耳科:东方红 蛇皮一节,香油泡一天用油滴耳即愈。
72.瘫痪:
河南名医 槐枝、桃枝、柳枝、椿枝、茄枝,共切碎合煎水三桶。用大盆浸洗如冷加热立洗。后睡床盖被让出汗避风,洗数次即愈
73.疝气:
人中白二钱,红糖一两。共研细末,黄酒送下,日服二次,早晚各一次。半月即愈。
74.白癜风:
用青核桃皮焙干研沫,小磨香油调和,每日抹三次,半月除根。
75.紫癜风:
(验方) 硫磺3分,密陀僧3分,共研细面,用醋调贴患处。
76.消除多毛病新法:
(特效验方) “第二春亮肤霜”药膏,抹毛自掉。解除姑娘面部因多毛带来的烦恼。各地药店均有销售。
77.千杯不醉法:
(验方) 樟木、葛根各半两泡茶喝,饮酒前喝下防醉,醉后喝下解酒。
78、解煤气中毒:(验方)
用浓茶,好醋各一碗混合,分三次服用,每次间隔半小时,一个半小时后,彻底痊愈。
79.立止刀伤出血:
乌鲁木齐市医师:任万胜 鸡毛灰涂患处,立止流血,并不感染。
80.绣球风:
河南名医 苦参20克,地肤子15克,水煎,外洗,每日二次。
81.食物中毒:
河南名医 绿豆一大把,生甘草三钱。加水煎几次服下。
82.肥胖症:
河南名医 硫苦5克,红糖20克为一服,冲服7天,特效。
83.小孩四六风:
河南名医 柏枝一尺长,火烧中间,两头出油,接半盅喝下。(秘方)
84.水肿:
河南名医 蝼蛄(天蝼、仙蝼)五枚,焙干研沫,食前白开水冲服6克。
85.预防麻疹:
河南名医 西河柳(河边柳叶)、芫荽各50克。水煎洗全身。
86.扁平疣:
河南名医 牛唾液,涂患处。
87.落枕:
将食醋100克加热,以不烫手为宜,用纱布浸热醋敷于疼痛部位,同时活动颈部,每日3次,2天后即可见效。
*预防大于治疗,更多小秘方,欢迎下载“红樱桃健康app”或关注“红樱桃健康”微信公众号,每天学点健康小窍门吧,让家人更健康!
上期我们说到,如懿终于得以从冷宫中出来,恢复了往日的身份。
皇上为了弥补她这些年来受的委屈,从刚出冷宫时便细致地安排了所有的事情。无论是吉服常服的选择,还是前来接应她的人员配置,无一不显示出他对如懿的用心。
可是这些都不足以打破如懿心中的怨愤,因为她被打入冷宫,就代表着在权势和大局面前,她是可以牺牲的。
所以让她真正心思转圜了一些的,便是那绿梅粉添置的新妆。
这个粉是仿照明熹宗懿安皇后的 "玉簪香粉法"炮制而成,工序极其复杂,需要制作人极度的耐心和用心。
首先是取了密陀僧,白檀,冰片各一钱,又取当季最盛的白莲蕊,白蜀葵,山奈,笃耨香研至绝细,和以珍珠粉,蛋清为粉,折采新鲜报将粉灌入苞中密封与花房内蒸熟,静置玛瑙盒内足月才得其花香沁郁。
也正是因为其名贵的材料和复杂的工序,才使得使用之人用其敷面能使皮肤如白梅凝雪,红颜如昨。
皇上借李玉的嘴说出了那份心意,他惦念着在冷宫里容颜憔悴的如懿,希望这份新妆可以使其容颜恢复。
这里就很好奇一个点了,古人的化妆品多是粉状,就像皇上为如懿特制的绿梅粉。
女子爱美,这是亘古不变的事情,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古代女子便开始用化妆品了,又经历了怎样的改革呢?
五代后唐马缟《中华古今注》载:
自三代以铅为粉。秦穆公女弄玉有容德,感仙人萧史,为烧水银作粉以涂,亦名飞雪丹。
相传萧史为让弄玉美白如玉,为其烧水银作粉以涂面,其白胜雪,名飞雪丹。所以萧史弄玉也可以说是水银粉的创始人了。
化妆第一步是敷粉,中国的妆粉经过历代先人的不断改变配方,妆粉的种类有很多,由最初的米粉最后研制到了香粉。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粉,傅(敷)面者也,从米分声。”由此可见,在汉之前,春秋战国之际,古人是用米粉敷面的。
敷面的米粉做成后,也可以加入丁香粉等香料,制成香粉,用以擦身。
铅粉米粉不含重铅,对人皮肤很有益无副作用,但是米粉的制作工艺繁复,附着力不强,容易粘结,不够松散,增白效果和光泽度都不如铅粉。
秦汉之际,由于道家炼丹盛行,秦始皇四处求“仙丹”,以期长生不老。那时烧丹炼丹术开始发展起来,再加上汉时冶炼技术的提高,使铅粉的发明具备了技术上的条件,并把它作为化妆品流行开来。
刘勰《文心雕龙.情采》曾云:
夫铅华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
但铅粉的不足之处在于:含毒,久用对人体有害,使肤色变青。
因此,有人就对铅粉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造。他们把铅粉灌入空蛋壳中,以纸封口,上火蒸,直蒸到黑气透出壳外后再消失殆尽,然后用其擦脸,据说可使脸色永不发青,而且富有光泽。宋代陈元靓《事林广记》中有所记载。
紫粉,也是一种用来敷面的妆粉,只是粉色呈微微的淡紫色。
从现代化妆的经验来看,黄脸者,多以紫粉打底,以掩盖其黄。
晋崔豹《古今注》卷下中载有:
魏文帝宫人绝所爱者,有莫琼树、薛夜来、田尚衣、段巧笑四人,日夕在侧。……巧笑始以锦衣丝履,作紫粉拂面。
《本草纲目》中亦载:
落葵,悦泽人面。可作面脂。取子蒸过,烈日中暴干,挼去皮,取仁细研,和白蜜涂面,鲜华立见。
可见紫粉还兼有护肤的功效。
清代妇女喜爱用珍珠为原料加工制作的妆粉,称为:珠粉。
《本草纲目.介部》卷四十六中记载:
珍珠,涂面,令人润泽好颜色,涂手足,去皮肤逆胪。
可见,珍珠粉有很好的保养作用。
清代黄鸾来《古镜歌》中曾云:“函香应将玉水洗,袭衣还思珠粉拭。”
皇后化妆用的香粉也是掺入珍珠粉的,护肤达人慈禧太后不仅用珍珠粉敷面,还要服用珍珠粉以养颜。据记载,她每十日服用珍珠粉一次,服用时用银质的小勺,以温水送下,这样可以使皮肤十分柔滑有光。而且服用时要定量,每两次之间,要相隔一段日期,功效更好。
珍珠粉(玉簪花)明代妇女喜用一种由紫茉莉花种的胚乳提炼而成的妆粉,称为“珍珠粉”。多用于春夏之季。
明代秦征兰在《天启宫词》中曾云:“玉簪香粉蒸初熟,藏却珍珠待暖风。”诗下注曰:
宫眷饰面,收紫茉莉实,捣取其仁蒸熟用之,为之珍珠粉。秋日,玉簪花发蕊,剪去其蒂如小瓶,然实以民间所用胡粉蒸熟用之,谓之玉簪粉。至立春乃用珍珠粉,盖珍珠遇西风易燥而玉簪粉过冬无香也,此方乃张后从民间传入。
《红楼梦》中也曾有描述,在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儿理妆”中。平儿含冤受屈,被宝玉劝到怡红院,安慰一番后,劝其理妆,平儿听了有理,便去找粉,只不减分。宝玉忙走至妆台前,将一个宣磁盒子揭开,里面盛着一排十根玉簪花棒儿,拈了一根递与平儿,又笑说道:‘这不是铅粉,这是紫茉莉花种研碎了,对上料制得。’平儿倒在掌上看时,果见轻白红香,四样俱美,扑在面上也容易匀净,且能润泽,不像别的粉涩滞。”
干粉是以滑石制成的妇女妆粉。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石语》载:
盖七星岩内外纯是白石......最白者妇女以之敷面,名为‘干粉’与惠州画眉石,始兴石墨,皆闺阁所需。
水银粉又名贡粉、轻粉、峭粉、腻粉。
《本草纲目。石部》第九卷载:
轻言其质,峭言其状,腻言其性。昔萧史与秦穆公炼飞云丹,第一转乃轻粉,即此。
水银粉虽然雪白轻腻,但和铅粉一样,不宜独用、多用,适量用则可治疗风创痛痒,水肿鼓胀,毒疮。水银粉调和其他诸药,亦可治疗抓破面皮,牙齿疼痛,牛皮癣,腋下狐臭等。
将铅粉和胭脂调和在一起,使之变成檀红,即粉红色,称为“檀粉”。可直接涂抹于面部。其化妆效果,在视觉上与其他先敷白色妆粉,再擦胭脂的形式有明显差异,因为在敷面之前已经调和成一种颜色,所以色彩比较统一,整个面部的敷色程度也比较均匀,能给人以庄重,文静的感觉。
妆粉除了能美白肌肤,也有美容的作用。两宋时期,妇女常用“玉女桃花粉”,据说此粉擦脸能去除斑点。润滑皮肤和增益姿容。还有“唐宫迎蝶粉”,可除游风去瘢黯。《事林广记》中有详细记载其做法,用料甚是高级:
粟米随多少,淘淅如法,频易水浣,浸。取十分清洁倾顿瓷钵内,令水高粟寸许,以用绵盖钵面,隔去尘汙,向烈日中曝干,研为细粉,每水调少许着器内,随意摘花采粉覆盖熏之,人能除游风去瘢黯。
其中没有半点铅粉含量,可谓是一种高级养颜粉了。
爽身粉通常制成粉末,加以香料,浴后洒抹于身,有清凉滑爽之效。多用于夏季。
汉代伶玄《赵飞燕外传》中写有:
后浴五蕴七香汤,踞通香沉水,坐燎降神百蕴香;婕妤浴豆蔻汤,傅(敷)露华百英粉。
这里的露华百英粉便是一种爽身粉。
香粉即敷身香粉,在《千金翼方》中有其配方:白附子 茯苓 白术 白芷 白蔹 白檀(各一两)沉香 青木香 鸡舌香 零陵香 丁香 藿香(各二两)麝香(一分)粉英(六升)
上一十四味,各细捣筛绢下,以取色青黑者,乃粗捣纱下,贮粉囊中,置大盒子内,以粉覆之,密闭七日后取之,粉香至盛而色白。如本欲为香粉者,不问香之白黑,悉以和粉。粉虽香而色至黑,必须分别用之,不可悉和之。粉裹以熟帛双紃作之。
END
本期看点:古人都涂什么粉
欢迎关注我,从影视入手,聊些有趣的文化。我们下期再见。
拼音Mì Tuó Sēnɡ
别名蜜陀僧(《雷公炮炙论》),没多僧(《唐本草》),炉底(《纲目》),银池、淡银(《药物出产辨》),金炉底、银炉底(《现代实用中药》),金陀僧(《中药志》)。
出处《纲目》
来源为粗制氧化铅。
生境分部产广东、湖南、湖北、福建等地。
制法以往取白方铅矿提炼银、铅时沉积于炉底的副产品。目前系将铅熔融后,用长铁棍在熔铅中旋转几次,部分熔铅粘附于铁棍上。然后取出浸入冷水中,熔铅冷却后变成氧化铅固体,即为密陀僧。
性状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橙红色,镶嵌着具有金属光泽的小块,对光照之闪闪发光。表面粗糙,有时一面呈橙黄色而略平滑。质硬体重,易砸碎。断面红褐色。气无。粉末黄色。以色黄有光泽,内外一致,体坚重者为佳。略溶于水,易溶于硝酸。露置空气中则徐徐吸收二氧化碳气,变成碱式碳酸铅(铅粉)。
化学成分主要含氧化铅;尚含砂石、金属铅及二氧化铅等少量夹杂物。
药理作用密陀僧膏2%浓度时在试管中对共心性毛癣菌、堇色毛癣菌、红色毛癣菌及铁锈色小芽孢菌呈抑制作用;在4%浓度时,对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毛癣菌、足跖毛癣菌、趾间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及其蒙古变种等均呈抑制作用。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多种皮肤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作为外用药可减轻炎症。
炮制研为细粉。
《医林纂要》:"甘草水煮用。"
性味咸辛,平,有毒。
①《唐本草》:"味咸辛,平,有小毒。"
②《日华子本草》:"味甘,平,无毒。"
归经入肝、脾经。
①《玉楸药解》:"入足厥阴肝经。"
②《本草求真》:"入脾。"
功能主治消肿杀虫,收敛防腐,坠痰镇惊。治痔疮,肿毒,溃疡,湿疹,狐臭,创伤,久痢,惊痫。
①《唐本草》:"主久利,五痔,金创。面上瘢酐,面膏药用之。"
②《日华子本草》:"镇心,补五脏,治惊痫、嗽、呕及吐痰等。"
③《本草别说》:"通治口疮最验。"
④《纲目》:"疗反胃,消渴,疟疾,下痢。止血,杀虫,消积。治诸疮,消肿毒,除胡臭。"
⑤《本草正》:"治汗斑,收阴汗、脚气。"
⑥《本经逢原》:"水磨服,解砒霜、硫黄毒。"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撒或调涂。内服:研末,1~3分;或入丸、散。
注意体虚者忌服。
《本草经巯》:"大都可外敷,不可内服。"
复方①治鼠疮巳破;初起遍生(身)疮毒,有管出水,有口出脓;顽廉(臁)多年不愈,及痔漏诸疮:黄蜡一两,枯矾三钱,陀僧、雄黄、殊砂各一钱,蜜五钱。除蜜、蜡,研细末听用。先将蜡化开,入蜜溶化离火,将前药入内搅均,众手速丸,绿豆大。每服三分,滚水送下,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鼠疮未破者,长(常)以帛绢按之,已破者用米泔水煎地锦草勤洗之。(《良朋汇集》陀僧丸)
②治多骨疮,不时出细骨:以密陀僧末,桐油调匀,摊贴之。(《寿域神方》)
③治血风臁疮:密陀僧、香油。入粗碗内磨化,油纸摊膏,反复贴之。(《孙天仁集效方》)
④治口舌生疮:蒲黄、黄药子各半两,密陀僧、黄柏、甘草各一两多。上为细末,干贴口疮上。(《普济方》陀僧散)
⑤治湿疹:密陀僧10克,黄柏5克,冰片0.5克。共研细末,以香油调稠。用竹板将药涂抹于病损处,每日午前换药一次。(《中华皮肤科杂志》(1):44,1966)
⑥治脚丫湿烂:密陀僧一两,轻粉一钱,熟石膏二钱,枯矾二钱。为末,湿则干敷,干则桐油调搽。(《洞天奥旨》陀僧散)
⑦治阴汗湿痒:密陀僧末敷之。一方加蛇床子末。(《纲目》)
⑧治腋下狐臭:㈠浆水洗净,油调密陀僧涂之,以一钱,用热蒸饼一个,切开掺末夹之。(《濒湖集简方》)㈡密陀僧(研细末)一份,生大蒜头(去皮)三份。共捣如泥,每取5克左右药泥,平摊于清洁纱布敷料上,贴于腋下,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七天为一疗程,一般在2~4周获效。(《浙江中医杂志》9(4):154,1966)
⑨治赤白痢,所下不多,遍数不减:密陀僧三两,烧令黄色,细研如粉。每服一钱,以醋茶调下,日三服。(《圣惠方》)
⑩治消渴饮水:密陀僧二两。研末,汤浸蒸饼丸梧子大。浓煎蚕茧盐汤、或茄根汤、或酒下,一日五丸,日增五丸,至三十丸止,不可多服。五、六服后,以见水恶心为度;恶心时,以干物压之,日后自定。(《余居士选奇方》神效丸)
各家论述①《纲目》:"密陀僧,感铅银之气,其性重坠下沉,直走下焦,故能坠痰止吐,消积,定惊痫,治疟痢,止消渴,疗疮肿。洪迈《夷坚志》云:惊气入心络,瘖不能言语者,用密陀僧末一匕,茶调服。昔有人伐薪,为狼所逐,而得是疾,或授此方而愈。又一军校采藤,逢恶蛇病此,亦用此而愈。此乃惊则气乱,密陀僧之重以去怯而平肝也。其功力与铅丹同,故膏药中以代铅丹云。"
②《本草经疏》:"密陀僧感银铜之气而结,故其味咸辛气平,有小毒。久痢、五痔,大肠湿热积滞也,辛主散结滞,咸主润下除热,大肠清宁,则久痢五痔自瘳矣。体重能消磨坚积,味咸能人血凉血,故又主金疮及灭面上瘢酐也。"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上述文章内容有限,想了解更多知识或解决疑问,可 点击咨询 直接与医生在线交流
MONTH'S ATTENTION
HOT QUESTION
MONTH'S ATTENTION
PHYSICIAN RECOMMENDATION